发明名称 提花起毛织物之制法及其使用之沈片
摘要 一种提花起毛织物之制法及其使用之沉片,该方法中使用之圆型针织机系由装设在旋转针筒之针沟内被提花选针装置控制之针筒针 (1) ,固定在旋转针筒上部之沉片针盘,及装设在与沉片底座相同之沉片沟内由可单独动作之控制装置所控制之底纱沉片 (3) 和起毛圈沉片所构成之复式沉片所构成。进给底纱 (GY) 后,在针筒针 (1) 移动至毛圈部之期间内,利用底线沉片 (3) 之第 1 沉片喉 (3c)确保底纱 (GY) 成为连续毛圈而且可藉着前后调整底线沉片 (3) 之位置,调长毛圈长度。如此,不但可防止底纱断纱,而且在底纱与起毛纱之位置互相分离之状态下,制成稳定之添纱起毛。
申请公布号 TW213494 申请公布日期 1993.09.21
申请号 TW081109281 申请日期 1992.11.20
申请人 福原精机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柴田隆夫
分类号 D04B1/02;D04B9/00 主分类号 D04B1/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杜汉淮 台北巿吉林路二十四号九楼I室
主权项 1﹒一种提花起毛织物之制法,该制法中使用之圆 型针织机包括装设在旋转针 筒之针沟上由提花选针装置控制之针筒针,固定在 旋挺针筒上部之沉片针 盘,及装设在与沉片底座相同之沉片沟上由可分别 单独的控制动作之控制 装置所控制之底纱沉片及起毛沉片,其特征为:在 进给底纱之底纱进给器 上,全部针筒针上昇至编织位置后一边住底纱一 边下降,以针保持在 针前端稍微突出于沉片顶部面之位置从针钓脱 针瞬间前之旧线圈,同时 以浮线状态朝向横方向移动,将起毛沉片后退同时 将底纱沉片前进,藉此 将在起毛沉片之第2上端缘剖形成之底纱移动至底 纱沉片之第1沉片喉而 予以保持,藉着在第1沉片喉保持底纱使其在与接 着形成之第1.第2起 毛纱分离之状态下被针筒针住而移动至毛圈部, 然后,在进给第1起毛 纱之第1起毛进给器上,以提花选针装置进行缝筒 或浮线选针,已进行选 针之针筒针在钩住第1起毛纱后,以针钩保持在针 前端稍微突出于沉片 顶部而之位置从针钩脱针瞬间前之旧线圈,同时以 浮线状态朝向横方向移 动,此时,已进行浮线选针之针筒针在底纱进给器 维持浮线状态,然后, 在进给第2起毛纱之第2起毛进给器上,以提花选针 装置进行缝筒或浮线 选针,此时,在第1起毛进给器进行浮线选针之针筒 针在第2起毛进给器 进行缝筒选针而上昇时,被起毛沉片之L字缘部推 出之第1起毛纱绕到针 筒针背后之后,钩住第2起毛纱,另一方面,在第1起 毛进给器进行缝筒 选针之针筒针将第1起毛纱保持于针钩内同时维持 浮线状态,最后在决定 毛圈形成之毛圈部上,底纱沉片后退至使底纱沉片 之第1沉片喉所保持之 底纱脱落至沉片顶部之位置为止,而起毛沉片后退 至由起毛沉片之起毛长 度决定绿部所保持之第1.第2起毛纱滑落至起毛沉 片之第2上端缘部之 位置为止,全部针筒针下降而将旧线圈退针后继续 下降,根据针筒针之针 从沉片顶部面退缩之退缩量决定毛圈形成,藉此 在第1个循环中连续的 形成第1.第2起毛纱。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法,该方法中使用之 圆型针织机包括装设在旋 转针筒之针沟上由提花选针装置控制之针筒针,固 定在旋转针筒上部之沉 片针盘,及装设在与沉片底座相同之沉片沟上由可 分别单独的控制动作之 控制装置所控制之底纱沉片及起毛沉片,其中在进 给底纱之第奇数个底纱 进给器上将每隔一支之针筒针予以编织选针,未进 行编织选针之针筒针则 予以浮线选针,已进行编线织选针之针筒针一边 住底纱之一边下降,另 外在进给底纱用之第偶数个底纱进给器上将已在 第奇数个底秒进给器上遮 行浮线选针之针筒针予以编织选针,将已在第奇数 个底纱进给器上进行编 织选针之针筒针予以浮线选针,已进行编织选针之 圆筒针一边住底纱一 边下降。 3﹒一种复式沉片,其特征为包括:具有将第1起毛秒 或第2起毛纱保持在沉 片鼻之第1上端缘部之L字型缘部,从L字型缘部朝向 水平方向延伸以便 决定起毛长度之起毛长度决定缘部,将第1起毛纱 或第2起毛纱从起毛长 度决定缘部朝向比水平方向更斜下方之方向通引 至第2上缘端部之导引缘 部,在底纱进给器确保底纱之毛圈形成及在毛圈部 保持第1起毛纱或第2 起毛纱之第2上端缘部,使延伸至沉片喉之起毛纱 从第2上端缘朝向比水 平方向更斜下方之方向脱出上脱出缘部,为了与底 纱沉片分开的控制而设 在与底纱沉片不同之位置之针踵之起毛沉片;及具 有从沉片鼻之上端缘部 朝向下方成为锐角延伸而以起毛沉片之第2上端缘 使形成于底纱进给器之 底纱之毛圈从起毛沉片之沉片鼻脱出之脱出导引 缘部,当起毛沉片之第2 上端缘部在底纱进给器上形成之底纱之毛圈从起 毛沉片之沉片鼻脱出至脱 出导引缘部之下部而移动至底纱沉片时,将底纱之 毛圈保持,而在第1. 第2起毛进给器上将第1起毛纱或第2起毛纱进给于 针筒针时,为了将位 于针筒针之针内部之起毛纱与底秒保持于稳定 之位置关系,并且使添纱 性成为稳定而将底纱之毛圈接紧之第1沉片喉,防 止由第1沉片喉保持之 毛圈脱落至第1沉片喉之下部之凸部,当旧线圈从 针筒针退针时将旧线圈 保持于凸部下部之第2沉片喉,及为了与起毛沉片 分开的控制而设在与起 毛沉片不同之位置之针踵之底纱沉片。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沉片,其中在起毛沉片 之沉片顶部面上设置在比 脱出缘部更前方之位置隆起至沉片喉之短边方向 之一半高度之隆起部。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或第4项之沉片,其中将越 毛沉片之L字缘部之的 度落部形成为较深,而将起毛长度决定缘部形成为 倾斜部。图示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编织制程 之针筒针及沉片之动作图; 图2为本发明之底纱沉片之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之起毛沉片之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之设置隆起部之起毛沉 片之侧面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之设置倾斜部之起毛沉 片之侧面放大图; 图6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图中沿 1一1线之断面图; 图7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图中沿 2一2线之断面图; 图8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图中沿 3一3线之断面图; 图9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图中沿 4一4线之断面图; 图10为图1之针及沉廾之动作线图中 沿5一5线之断面图; 图11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线图中 沿6一6线之断面图; 图12为图1之针及沉片之动作线图中 沿7一7线之断面图; 图13为使用图4之起毛沉片时,图1 之针及沉片之动作线图中沿5一5线之断 面图。
地址 日本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