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区域划分;(b)蓄水井构建;(c)处理池构建;(d)兼性塘构建;(e)生态沟渠挖掘;(f)湿地构建。本发明施工简单,施工工期短,可控性高,可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低,施工后的净化系统为串联式的好氧与厌氧的环境,并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作用、基质吸附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值得推广。
申请公布号 CN10658734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4.26
申请号 CN201610939795.1 申请日期 2016.11.01
申请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发明人 刘学应;董邑宁;陈晓汀;汪峰
分类号 C02F3/30(2006.01)I;C02F3/32(2006.01)I;C02F3/34(2006.01)I;E02B3/00(2006.01)I;C02F101/16(2006.01)N;C02F101/30(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3/30(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9 代理人 施少锋
主权项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区域划分:根据设计施工图,确定施工区域,将施工内容划分为蓄水井构建、处理池构建、兼性塘构建、生态沟渠挖掘和湿地构建;(b)蓄水井构建:开挖土方,建立蓄水井,设计蓄水井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2.5h,在蓄水井内设置格栅,格栅将蓄水井分隔为三个吸附区,每个吸附区内设有3g~5g的活性炭;(c)处理池构建:处理池低于蓄水井的出水口15~20cm,池底采用素土夯实,夯实系数>0.92,并在其上铺20~25cm厚的天然级配砂石,并加以夯实,池壁为砖混结构,再铺设基质层,基质层由下至上依次为15~20cm厚的鹅卵石层、20~30cm厚的碎石层和15~20cm厚的草炭土层,在碎石层埋设涵管,平排而行,并在草炭土层上栽种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为1~5株/m<sup>2</sup>;(d)兼性塘构建:兼性塘采用矩形围合,表面的长宽比为2:1~3:1,塘的四角做成圆形,塘深1.2m~2.2m,在兼性塘内设置导流墙,横向导流墙长度为塘宽的0.7~0.72,纵向导流墙长度为塘长的0.6~0.62;(e)生态沟渠挖掘:根据设计施工图,在兼性塘与湿地之间开挖深度2~2.5m的生态沟渠,并做好边坡防护,在生态沟渠的底层铺设防渗膜,然后在防渗膜上铺设5~10cm厚的素土保护层,并压实,接着在素土保护层铺设20~30cm厚的透水层,先在透水层上铺设12~15cm的碎石,然后再铺设一层3~5cm厚的粗砂,总厚度为15~20cm,作为隔离层,最后在隔离层上铺设20~30cm厚的粘土层,铺设完成后,在粘土层上种植挺水植物,种植间距为30cm*30cm;(f)湿地构建:控制湿地的长宽比为1~3,底部平整设坡,坡度为0.5~1%,湿地基质分3层铺设,底层用粘土夯实,中间层铺设20~25cm厚的砾石,上层铺设10~15mm厚的沙土,在中间层与上层之间布有8~10cm厚的水泥砂浆防渗层,在沙土上种植沉水植物,种植密度2丛/m<sup>2</sup>,待湿地内注入湖水后,预留空白水域,将浮岛曝气装置呈S型布置在该空白水域内,相邻的浮岛曝气装置间距为5~8m,浮板上预先栽种有浮叶植物,浮板上悬挂有生物填料。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东区学府街5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