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即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原料,加入引发剂亚硫酸钠合成胶状物,再配置基液,与交联剂交联形成性能稳定的、且能在设定的时间自动破胶的胶塞。本发明的井下智能胶塞成胶前为液体状,利用地面泵将其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胶塞成胶后能密封井筒,防止地层油气向上运移,保证井筒作业安全,同时能避免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储层伤害,影响油井产能,作业结束后能自动降解,确保井筒畅通。
申请公布号 CN10316026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7.06
申请号 CN201110418833.6 申请日期 2011.12.1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德基;尹玉川;陈超;王涛;吴迪;李论;石峰;祝洪爽;段志英;周小淞
分类号 C09K8/42(2006.01)I;E21B33/12(2006.01)I;C08L51/02(2006.01)I;C08K3/36(2006.01)I;C08K5/17(2006.01)I;C08F251/00(2006.01)I;C08F220/56(2006.01)I;C08F220/06(2006.01)I;C08F2/44(2006.01)I;C08J3/24(2006.01)I 主分类号 C09K8/4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姚亮
主权项 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合成胶塞原料:以30%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10‑11),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35%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3%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或者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10‑11),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16%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5%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5天的凝胶;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或者合成胶塞原料:以10%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6‑8),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10%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8%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6%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4天的凝胶;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或者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6‑7),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8%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8%的溶液,加2%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1%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