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金鱼的养殖方法
摘要 一种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鱼种孵化、筛选,(2)饵料与投喂,a.仔稚鱼期,b.幼鱼期,c.养成期,(3)池水管理,(4)放养密度,(5)疾病预防与治疗,a.疾病预防,b.疾病治疗,本发明通过科学饲喂方法和管理方法,保证水质和水温,避免了疾病的发生,使得鱼更加的健康,提高鱼的成活率,避免了群病产生,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540984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23
申请号 CN201510875403.5 申请日期 2015.12.03
申请人 天津晨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翟胜利;卢正义;贾丽艳;仇金颖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代理人 张强
主权项 一种金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鱼种孵化、筛选:将附着受精卵的鱼巢放入鱼池内自然孵化,当鱼苗体长达到1.2~1.5cm时,进行第一次初步筛选分拣,剔除身体弯曲、畸形、瘦弱干瘪、单尾、夹尾、有背鳍或鱼背有刺突的残次品,在养殖过程中还要随时筛选淘汰有缺陷的苗种,尤其对体色有特殊要求的金鱼随着养殖过程中体色的变化更要不断筛选;(2)饵料与投喂:a.仔稚鱼期,育苗卵黄囊即将消失、出现离巢平游时,及时投喂轮虫、初孵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的生物饵料;每日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生物饵料不足时及时补充投喂,以满足育苗随时摄食的需求;b.幼鱼期,苗种培育至全长2.0cm左右开始逐步改投水丝蚓,并适量补充投喂鳗鲡饲料等粉状配合饲料,以均衡营养;c.养成期,生产上多以对虾配合饲料等颗粒料为主,补充适量的水丝蚓,配合饲料投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水丝蚓在配合饲料投喂后2~3h再投喂;(3)池水管理:水质保持清绿色或嫩绿色,透明度不低于20cm,根据水温、水质情况2~3天换水一次,即排出部分陈水,注入新水,水色呈红褐色、乳白色、深绿色、池底积聚较多青苔污物时应及时清池换水,换水时间安排在16:00以后,换入的新水与原池水温差小于2℃,换水时洗刷池壁池底;池水溶氧较低时,需用气泵增氧;(4)放养密度:金鱼池由于大量投饵,藻类生物量大,残饵和排泄物积累多,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加大生产风险,金鱼全长在2.5~5cm,养殖密度为30~50尾/m<sup>3</sup>,金鱼全长在5~7cm,养殖密度为15~25尾/m<sup>3</sup>,金鱼全长在7~9cm,养殖密度为10~15尾/m<sup>3</sup>,金鱼全长在11~12cm,养殖密度为7~10尾/m<sup>3</sup>,金鱼全长在13~14cm,养殖密度为5~8尾/m<sup>3</sup>,养殖密度为15~16cm,养殖密度3~5尾/m<sup>3</sup>;(5)疾病预防与治疗:a.疾病预防,虫、白云病、烂鳃病危害最为严重,秋季指环虫、细菌性烂鳃病危害严重,鱼病季节除了调整好水质、采取套水的方法改善水质和溶氧,还必须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强氯精、食盐等定期轮番泼洒或浸洗,以防为主,防重于治,还要结合清池换水,用强氯精、高锰酸钾等对池壁、池底和工具等进行消毒;b.疾病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浸洗、泼洒或拌饵投喂,真菌性疾病用碱性绿、亚甲基蓝等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寄生性疾病用高锰酸钾、红汞、硫酸铜等溶液浸洗或全池泼洒;蠕虫类、甲壳类寄生性疾病用晶体敌百虫等溶液浸洗或泼洒。
地址 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街道天宝路2号3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