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监测煤场区防风网遮风效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煤场区防风网遮风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防风网遮风因子的测定和防风网减尘效果的测定,在防风网遮风因子的测定过程中,在煤场区内选取十六个测量点,在煤场区外选取一个参考测点,对测量点和参考测点的位置进行了合理的选取,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防风网的遮风因子;在防风网减尘效果中,在煤场区内外选取了六个采样点估测防风网的减尘效果。该方法测定、计算得到的防风网遮风因子及其减尘效果,可为煤矿区设置防风网提供参考数据,有利于对防风网抑尘效果定量化评估。图(a)为防风网遮风因子的风速测点布置图;图(b)为测定防风网减尘效率的粉尘浓度测点布置图。
申请公布号 CN10314889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2.11
申请号 CN201310039509.2 申请日期 2013.02.01
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发明人 丛晓春;杜宏斌
分类号 G01D21/02(2006.01)I 主分类号 G01D21/02(2006.01)I
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主权项 一种监测煤场区防风网遮风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防风网遮风因子的测定和防风网减尘效果的测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网遮风因子的测定包括以下步骤:a、在煤场区内选取十六个测量点,所述测量点在煤场区内分布有四排四列,并且每一排在水平方向上隔一个煤堆垛设置,每一列在垂直方向上隔一个煤堆垛设置,所述每个测量点均选取在煤堆垛上表面的中心处,在煤场区外选取一个风速参考测点,所述风速参考测点设置在东防风网的东侧,并且其与东防风网的水平距离为东防风网网高的25倍,与南防风网的垂直距离为南防风网网高的30倍,所述风速参考测点的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b、步骤a完成后,选用ZDR‑1F风速风向自动记录仪进行测量,所有风速风向自动记录仪同时测量,风速风向自动记录仪在沿步骤a中选取的十六个测量点和一个参考点的垂直方向上按照堆垛的实际堆存高度上下移动测量,并且其垂直移动高度距离煤堆垛地面不得超过10m,风向风速记录仪每10秒进行一次测量,记录每10秒的测点风速数据用x<sub>i</sub>来表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平均值用<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6.GIF" wi="37" he="46" />来表示,每天测试时间为24小时连续监测,连续测试时数为5—7天;c、计算煤场区内的测量点速度标准偏差,按照公式<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4.GIF" wi="466" he="240" />其中:N为2分钟内任意一个测量点风速数据个数;x<sub>i</sub>为步骤b中每10秒的测量点风速数据;<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5.GIF" wi="43" he="57" />为步骤a中每2分钟记录的平均值;d、计算煤场区外的参考点速度标准偏差,按照公式<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1.GIF" wi="523" he="222" />其中:N为2分钟内的参考点数据个数;x<sub>i,ref</sub>为每10秒的参考点风速数据;<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2.GIF" wi="92" he="74" />为每2分钟记录的参考点的平均值;上述参考点的测试与每个测量点的测试均为同时同步进行;e、按照公式<img file="FDA0000605182530000013.GIF" wi="394" he="148" />计算在距离地面高度为z米时的遮风因子,其中:U(z)——距离煤堆垛地面垂直距离为z米时测量点的平均速度,m/s;σ(z)——距离煤堆垛地面垂直距离为z米时测量点速度标准偏差;U<sub>ref</sub>——参考点的平均速度,m/s;σ<sub>ref</sub>——参考点的速度标准偏差;所述防风网减尘效果的测定包括以下步骤:以主防风网——东防风网为基准,在煤场区内设置3个浓度采样点,其距东防风网由远及近分别为T1、T2、T3,在煤场区外设置3个采样点T4、T5、T6,在所述煤场区的周界处的3个采样点中,T4采样点距离东防风网最近,T6采样点距离东防风网最远;各个采样点沿东侧防风网的中心轴线呈一条直线布置,T4与T3、T5与T2、T6与T1两两以东侧防风网互相对称,在每个采样点采用大流量TSP大气采样器进行测量,所有的采样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0m,每天测试时间为24小时连续采样,连续测试时数为5—7天。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