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属于水稻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将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杂交稻亲本改造成相应的糯质近等基因系亲本,采取“非糯不育系/糯恢复系或糯不育系/非糯恢复系”的杂交方式配制杂种,获F<sub>1</sub>即育成的新型杂交稻;本发明方法育成的新型杂交稻与原杂交稻仅直链淀粉含量上的差异(含量从原来的17~25%降低到14~20%),其它诸如生育期、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和适应性等均十分相似,可以在原杂交稻推广地区直接应用;通过品质分析和食味评定,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适宜,食味品质符合不同地域人群需求的新型杂交稻,从而实现遗传改良现有杂交稻稻米因直链淀含量偏高导致食味品质差的目标。
申请公布号 CN10428577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1
申请号 CN201410487605.8 申请日期 2014.09.22
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发明人 黄荣华;范富英;何水林;章清杞;李美德
分类号 A01H1/02(2006.01)I;A01H1/04(2006.01)I;A01H1/06(2006.01)I 主分类号 A01H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裴娜
主权项 一种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杂交稻亲本改造成糯质近等基因系亲本,分三种情况:A、原杂交稻母本是三系不育系用剂量为320Gy的<sup>60</sup>Co‑γ射线照射不育系的保持系干种子,M<sub>1</sub>丛插密植,成熟期种子混收M<sub>2</sub>,于M<sub>2</sub>带胚糙米群体筛选获得糯质突变体,完成保持系糯质突变体与原不育系的杂交、回交,育成与原不育系除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外,其生育期、株叶形态、穗部性状、花器性状、开花习性、异交特性、花粉不育特性等性状均无明显差异的糯质近等基因系不育系;B、原杂交稻母本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用剂量为320Gy的<sup>60</sup>Co‑γ射线照射不育系的干种子,海南冬季播种M<sub>1</sub>,丛插密植,成熟期种子混收M<sub>2</sub>,于M<sub>2</sub>带胚糙米群体筛选获得糯质突变体,以原光温敏核不育系作对照,种植鉴定,筛选获得生育期、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异交特性及育性转换特性与原光温敏核不育系无明显差异的糯质近等基因不育系;C、原杂交稻恢复系用剂量为320Gy的<sup>60</sup>Co‑γ射线照射恢复系的干种子,M<sub>1</sub>丛插密植,成熟期种子混收M<sub>2</sub>,于M<sub>2</sub>带胚糙米群体筛选获得糯质突变体,以原恢复系为对照,种植鉴定,筛选获得生育期、农艺性状、穗部性状、花器性状、开花习性、花粉量及散粉特性与原恢复系无明显差异的糯质近等基因恢复系;(2)采用“糯不育系/非糯恢复系”和“非糯不育系/糯恢复系”的方式杂交配组,得到F<sub>1</sub>代即本发明杂交种,可以用于生产商品水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育成杂交稻品种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14~20%。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