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路网交通中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的识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旨在提供路网交通中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的识别方法。该路网交通中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的识别方法包括步骤:获得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所有路段的速度数据,计算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确定路段的拥堵影响区域,计算路网中所有路段的全局平均速度,按照服务水平进行拥堵路段筛选,获得路段的拥堵发生频率,获得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本发明利用定义的拥堵影响区域,计算全局平均速度作为识别的基础,可以有效剔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同时识别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
申请公布号 CN10411236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22
申请号 CN201410172412.3 申请日期 2014.04.2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祁宏生;王殿海;陈鹏;许骏;金盛;马东方;蔡正义;郑正非
分类号 G08G1/01(2006.01)I;G08G1/052(2006.01)I 主分类号 G08G1/01(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周世骏
主权项 路网交通中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的识别方法,用于利用交通运行数据得到路段发生拥堵的频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获得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所有路段的速度数据;(2)计算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3)确定路段的拥堵影响区域;(4)计算路网中所有路段的全局平均速度;(5)按照服务水平进行拥堵路段筛选;(6)获得路段的拥堵发生频率;(7)获得常发瓶颈和偶发瓶颈;所述步骤(1)具体是指:通过出租车GPS或者路段地点调查,获得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所有路段的速度数据:所述速度数据是指包括至少一天时间,所有时间间隔i内,所有车辆经过路段j的速度:并对获得的速度数据计算平均值,得到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路段j的平均速度v<sub>ij</sub>;其中,j是指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任意路段,i是指时间间隔;所述步骤(2)具体是指:利用步骤(1)中得到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所有路段的平均速度,计算车辆经过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计算公式为:<maths num="0001" id="cmaths0001"><math><![CDATA[<mrow><msub><mi>t</mi><mi>ij</mi></msub><mo>=</mo><mfrac><msub><mi>L</mi><mi>j</mi></msub><msub><mi>v</mi><mi>ij</mi></msub></mfrac><mo>;</mo></mrow>]]></math><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1.GIF" wi="171" he="135" /></maths>其中,j是指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任意路段,i是指时间间隔,t<sub>ij</sub>是指车辆经过路段j的平均行程时间,L<sub>j</sub>为路段j的物理长度,v<sub>ij</sub>是指步骤(1)中获得的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路段j的平均速度;所述步骤(3)具体是指:设Ω<sub>j</sub>用于表示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并将Ω<sub>j</sub>初始化为Ω<sub>j</sub>={j}:设路段m用于表示所需识别的路网中除路段j外的任意路段,t<sub>m‑j</sub>用于表示路段m到达路段j的行程时间,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为<maths num="0002" id="cmaths0002"><math><![CDATA[<mrow><msub><mi>P</mi><mrow><mi>m</mi><mo>-</mo><mi>j</mi></mrow></msub><mo>=</mo><mo>{</mo><msubsup><mi>p</mi><mrow><mi>m</mi><mo>-</mo><mi>j</mi></mrow><mn>1</mn></msubsup><mo>,</mo><msubsup><mi>p</mi><mrow><mi>m</mi><mo>-</mo><mi>j</mi></mrow><mn>2</mn></msubsup><mo>.</mo><mo>.</mo><mo>.</mo><mo>.</mo><msubsup><mi>p</mi><mrow><mi>m</mi><mo>-</mo><mi>j</mi></mrow><mi>k</mi></msubsup><mo>.</mo><mo>.</mo><mo>.</mo><mo>}</mo><mo>,</mo></mrow>]]></math><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2.GIF" wi="585" he="77" /></maths>其中<maths num="0003" id="cmaths0003"><math><![CDATA[<msubsup><mi>p</mi><mrow><mi>m</mi><mo>-</mo><mi>j</mi></mrow><mi>k</mi></msubsup>]]></math><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3.GIF" wi="98" he="76" /></maths>为物理最短路径上的第k条路段;通过公式:<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4.GIF" wi="390" he="140" />计算t<sub>m‑j</sub>:其中<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5.GIF" wi="127" he="107" />表示时间间隔i内,车辆在从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上第k个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通过步骤(2)计算得到,<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16.GIF" wi="212" he="134" />是指时间间隔i内,车辆从路段m到达路段j的平均行程时间;通过t<sub>m‑j</sub>的值确定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具体判断方法为:如果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则判断路段m是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更新Ω<sub>j</sub>=Ω<sub>j</sub>∪{m},即路段m的交通运行受路段j交通运行的影响;如果没有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则判断路段m不是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即路段j没有对路段m产生影响;条件(1):t<sub>m‑j</sub>的值小于1小时,即路段m到路段j的行程时间小于1小时;条件(2):对于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上的第k条路段<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1.GIF" wi="115" he="65" />满足<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2.GIF" wi="562" he="239" />即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上第k条路段和路段j的交通状态相差在50%以内,即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上任意路段和路段j的交通状态相差在50%以内:其中<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3.GIF" wi="135" he="108" />是时间间隔i内,从路段m到达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上第k条路段的平均速度,通过步骤(1)得到:v<sub>ij</sub>指步骤(1)中获得的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路段j的平均速度;所述步骤(4)具体是指:通过步骤(3)计算得到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Ω<sub>j</sub>,计算Ω<sub>j</sub>内所有路段到达路段j的平均速度的平均,计算公式为:<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4.GIF" wi="508" he="430" />其中,<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5.GIF" wi="227" he="306" />表示路段m到路段j的平均行程速度,m为满是m∈Ω<sub>j</sub>的路段:其分子<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6.GIF" wi="228" he="160" />是指路段m到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长度,分母<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7.GIF" wi="187" he="135" />是指路段m到达路段j的物理最短路径的平均行程时间,通过步骤(3)计算得到,<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28.GIF" wi="105" he="97" />是指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Ω<sub>j</sub>中路段的数量,<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31.GIF" wi="354" he="326" />是指路段j的拥堵影响区域Ω<sub>j</sub>内所有路段到达路段j的平均行程速度的和;计算得到的<img file="FDA0000496407130000032.GIF" wi="59" he="87" />即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路段j的全局平均速度;所述步骤(5)具体是指: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的在时间间隔i内,车辆经过路段j的全局平均速度,按照拥堵阈值10km/h对全局平均速度进行筛选,如果全局平均速度的值小于拥堵阈值10km/h,则路段j为拥堵路段,并将所需识别的路网中的所有拥堵路段的集合记为C<sub>i</sub>;所述步骤(6)具体是指:设定∪{C<sub>i</sub>},即对步骤(5)中得到的所有的C<sub>i</sub>求并集,用于表示对所有的拥堵路线求并集:对于任一属于∪{C<sub>i</sub>}的路线j统计路线j在所有C<sub>i</sub>内出现的次数,并除以时间间隔i的个数,得到拥堵发生频率,并将拥堵发生频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得到拥堵路段的频率排序向量S<sub>j</sub>;所述步骤(7)具体是指:如果路段j的拥堵发生频率小于等于50%,则判断路段j为偶发瓶颈路段;如果路段j的拥堵发生频率大于50%,则判断路段j为常发瓶颈路段。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