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架式草莓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式草莓的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草莓架式栽培装置,该装置由栽培槽、栽培槽支柱、栽培架底座、无纺布、滴灌带组成;通过草莓离地无土栽培,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克服连作障碍等问题,有效调节环境生长条件,达到省力化、清洁化、高质化栽培,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草莓。改进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利用和发挥整合效应,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有限地面的生产潜力,从而获得显著的成效。随着草莓生产与休闲采摘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立体栽培草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使观光采摘更具舒适性,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模式。
申请公布号 CN10387542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6.25
申请号 CN201410134304.7 申请日期 2014.04.03
申请人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郭成宝;陈月红;曹荣祥;童晓利;孙永平;唐泉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31/00(2006.01)I;A01G31/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主权项 一种架式草莓的栽培方法,包括:(一)架式草莓栽培装置:由栽培槽框架(1)、栽培槽框架(2)、栽培槽支柱(3)、栽培槽支柱(4)、无纺布(5)、栽培架底座(6)、滴灌带(7)和支柱连接杆(8)组成;栽培架底座(6)为横向放置的两根镀锌管构成,底座(6)上连接有与竖直方向的栽培槽支柱(3)和(4);栽培槽支柱(4)顶端各支柱间通过支柱连接杆(8)相连;栽培槽框架(1)、栽培槽框架(2)为镀锌管做成;栽培槽支柱(3)为镀锌管做成,高度为100 cm;栽培槽支柱(4)为镀锌管做成,高度为60 cm;栽培槽框架(1)通过栽培槽支柱(3)与栽培架底座(6)相连;栽培槽框架(2)通过栽培槽支柱(4)与栽培架底座(6)相连;无纺布(5)四边通过卡簧固定到栽培槽框架的镀锌管上,形成栽培槽,用于盛放草莓栽培基质,草莓专用基质填满栽培槽后,将滴灌带(7)置于基质上;(二)栽培方法:1)基质配制:按照草炭:蛭石:珍珠岩为3:1:1的体积比进行配制,在使用前按照基质总量的15%加入有机肥并拌匀,而后将配制好含有有机肥的基质加装到栽培槽中;2)定植:选择直径1cm以上草莓植株作为生产用苗,将草莓苗双行定植在栽培槽的基质中,行距9 cm ‑12cm;株距15 cm‑20cm;植株栽植的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基质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时要摘除老叶、枯叶及匍匐茎,留3‑5叶1心,同时弓背朝向栽培槽的外方;3)温度控制:在大棚内使用架式草莓栽培装置种植草莓,棚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温度在5℃以上,气温较高时进行通风;显蕾前:白天26℃‑28℃,夜间15℃‑18℃;显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10℃;当夜间低于5℃覆盖内膜保温;4)湿度控制:土壤湿度保持 40%‑60% ,大棚采用无滴膜覆盖,防止水滴;晴天棚内气温上升快,在保证适温的同时,打开小风口排湿;浇水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质要求pH值6.5, EC值0.6mS/cm,每5d‑7d浇1次;    5)追肥:采用氮磷钾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 果开始膨大时;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四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15d~20d追肥一次,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每次施用复合肥10公斤/亩;    6)放养蜜蜂:花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1箱‑2箱蜜蜂,蜜蜂数量为一株草莓一只蜜蜂;7)植株管理: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老叶;顶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腋芽保留,其余掰掉;每个花序保留7‑12个果实。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隐南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