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本发明电路包括三个电阻、三个电容、19个P型MOS管和17个N型MOS管。该电路采用适合于低电压的电流型跨导器,折叠共源共栅放大电路和低功耗的AB类推挽输出电路等子电路结构,克服了传统电压型运算放大器深受阈值电压限制的缺点,采用了适合于低电压要求的电路单元,在电路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从而在常规的CMOS工艺下实现了低电压、低功耗的性能。该电路采用电流型跨导器,获得了rail-to-rail共模电压输入和良好的频率响应;增益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电路,获得了高电压增益和高电源抑制比;输出级采用两对反相器的AB类推挽输出电路,获得了高驱动能力,具有rail-to-rail共模电压输出和极低的谐波失真。
申请公布号 CN10195869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9.04
申请号 CN201010514095.0 申请日期 2010.10.19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黄海云;应智花
分类号 H03F3/45(2006.01)I 主分类号 H03F3/45(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主权项 一种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包括三个电阻、三个电容、19个P型MOS管和17个N型MOS管,其特征是:第一P型MOS管P1的漏极与偏置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N1的源极和栅极以及第四N型MOS管N4的栅极与第二P型MOS管P2的漏极连接,第三P型MOS管P3的栅极和漏极与分压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四P型MOS管P4的漏极和栅极以及第五P型MOS管P5的栅极与第三P型MOS管P3的源极连接,第四N型MOS管N4的源极、第五N型MOS管N5的漏极和第六N型MOS管N6的漏极与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型MOS管N3的栅极和源极、第二N型MOS管N2的栅极、第五N型MOS管N5的栅极和第六P型MOS管P6的源极连接,第五P型MOS管P5的漏极、第六P型MOS管P6的漏极、第六N型MOS管N6的栅极和第七P型MOS管P7的源极连接,第六P型MOS管P6的栅极与差分信号输入端的负端Vin‑连接,第七P型MOS管P7的栅极与差分信号输入端的正端Vin+连接;第二N型MOS管N2的源极、第六N型MOS管N6的源极、第九P型MOS管P9的源极和第十一P型MOS管P11的漏极连接;第八P型MOS管P8的源极、第十P型MOS管P10的漏极、第五N型MOS管N5的源极和第八N型MOS管N8的源极连接;第七N型MOS管N7的栅极和源极以及第八N型MOS管N8的栅极与第七P型MOS管P7的漏极连接,第九N型MOS管N9的栅极和源极以及第十N型MOS管N10的栅极与第八P型MOS管P8的漏极连接;第十N型MOS管N10的源极、第十一N型MOS管N11的珊极、第九P型MOS管P9的漏极和第十二P型MOS管P12的漏极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十三N型MOS管N13的源极、第十四N型MOS管N14的源极、十六P型MOS管P16的漏极、十七P型MOS管P17的漏极以及负载电容C3的一端和负载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电容C3的另一端和负载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N型MOS管N11的源极、第十三P型MOS管P13的漏极、第十四P型MOS管P14的珊极和第十八P型MOS管P18的珊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十二P型MOS管P12的源极连接;第十五P型MOS管P15的漏极和栅极、第十四P型MOS管P14的漏极、第十六P型MOS管P16的栅极、第十二N型MOS管N12的源极和第十三N型MOS管N13的珊极连接; 第十五N型MOS管N15的源极和栅极、第十四N型MOS管N14的栅极、第十六N型MOS管N16的源极、第十七P型MOS管P17的珊极和第十八P型MOS管P18的漏极连接,第十六N型MOS管N16的珊极和第十七N型MOS管N17的珊极与第十二N型MOS管N12的珊极连接,第十七N型MOS管N17的源极与十九P型MOS管P19的漏极连接;第一P型MOS管P1的栅极、第二P型MOS管P2的栅极、第十P型MOS管P10的栅极、第十一P型MOS管P11的栅极、第十三P型MOS管P13的栅极和第十九P型MOS管P19的栅极连接;第一P型MOS管P1的源极、第二P型MOS管P2的源极、第四P型MOS管P4的源极、第五P型MOS管P5的源极、第十P型MOS管P10的源极、第十一P型MOS管P11的源极、第十三P型MOS管P13的源极、第十四P型MOS管P14的源极、第十五P型MOS管P15的源极、第十六P型MOS管P16的源极、第十七P型MOS管P17的源极、第十八P型MOS管P18的源极、第十九P型MOS管P19的源极和第十二P型MOS管P12的衬底接地;第一N型MOS管N1的漏极、第二N型MOS管N2的漏极、第三N型MOS管N3的漏极、第四N型MOS管N4的漏极、第七N型MOS管N7的漏极、第八N型MOS管N8的漏极、第九N型MOS管N9的漏极、第十N型MOS管N10的漏极、第十一N型MOS管N11的漏极、第十二N型MOS管N12的漏极、第十三N型MOS管N13的漏极、第十四N型MOS管N14的漏极、第十五N型MOS管N15的漏极、第十六N型MOS管N16的漏极、第十七N型MOS管N17的漏极、第五N型MOS管N5的衬底、第六N型MOS管N6的衬底、第八P型MOS管P8的珊极、第九P型MOS管P9的珊极、第十二P型MOS管P12的珊极以及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1.5V电源VDD连接;偏置电阻R1和第一P型MOS管P1、第二P型MOS管P2构成电路的主偏置电路,主偏置电流设计为5μA;第一N型MOS管N1和第四N型MOS管N4为输入级正常工作提供恒定的电流源;输入级是一个由两个互相平行的NMOS和PMOS差分对及其电流源组成的电流型跨导器;第五N型MOS管N5和第六N型MOS管N6组成PMOS差分对跨导器,第四N型MOS管N4是它的电流源;第六P型MOS管P6和第七P型MOS管P7组成NMOS差分对跨导器,第五P型MOS管P5是它的电流沉;采用折叠共源的第九N型MOS管N9、第十N型MOS管N10、第十一N型MOS管N11、第八P型MOS管P8、第九P型MOS管P9、第十P型MOS管P10、第十一P型MOS管P11、第十二P型MOS管P12、第十三P型 MOS管P13组成运放第二级放大电路实际上是一种跨阻放大器,它将输入级产生的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输出;其中第十一P型MOS管P11和第十二P型MOS管P12作为输入级的偏置电流沉;第八P型MOS管P8、第九P型MOS管P9、第九N型MOS管N9、第十N型MOS管N10构成一种折叠共源共栅电流镜;第十一N型MOS管N11和第十三P型MOS管P13组成共源组态放大电路,第一滤波电容C1是密勒补偿电容;为了减小芯片的面积和对相位裕度动态地调整,第十二P型MOS管P12采用MOSFET;电路中第十P型MOS管P10和第十一P型MOS管P11吸收的电流等于从输入级差分对第五N型MOS管N5、第六N型MOS管N6或第六P型MOS管P6、第七P型MOS管P7流入的电流与第八P型MOS管P8、第九P型MOS管P9、第九N型MOS管N9、第十N型MOS管N10的电流之和;平衡时,第九P型MOS管P9的电流等于第十N型MOS管N10的电流;第十九P型MOS管P19、第十二N型MOS管N12、第十六N型MOS管N16、第十七N型MOS管N17组成偏置电流源,第十九P型MOS管P19的栅级接运放的主偏置,第十二N型MOS管N12、第十六N型MOS管N16分别与第十七N型MOS管N17组成电流镜;输入电路是由第十四P型MOS管P14、第十五P型MOS管P15、第十八P型MOS管P18和第十五N型MOS管N15组成,输出电路是由两个反相器第十三N型MOS管N13、第十六P型MOS管P16及第十四N型MOS管N14、第十七P型MOS管P17构成,它们的输出点接在一起共同作为运放的输出;所述电路的工作电源为1.5V,MOS器件的阈值电压为0.75V左右。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