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中板内部质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中板内部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KR铁水预处理工艺;(2)、转炉冶炼工艺;(3)、连铸工艺;(4)、加热工艺;(5)、轧制工艺;(5)、水冷工艺;(6)、堆冷工艺。由于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提高钢板内部质量(探伤合格率)采用炉外精炼生产工艺流程长的问题,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具有低成本、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通过合适的轧钢工艺,使其既能保证钢板的机械性能,提高钢板内部质量(探伤合格率),又能简化生产工艺,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能耗,适合大生产操作。
申请公布号 CN1020917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2.05
申请号 CN201010597669.5 申请日期 2010.12.21
申请人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袁永旗;朱书成;许少普;张立新;崔冠军;高照海;李忠波;于飒;李亮;陈景雪;罗涛;张强
分类号 B21C37/02(2006.01)I;C21C7/064(2006.01)I;C21C5/28(2006.01)I;B21B37/00(2006.01)I;B21B37/74(2006.01)I 主分类号 B21C37/02(2006.01)I
代理机构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代理人 杨士钧
主权项 一种提高Q235A/B、Q345A/B中板内部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KR铁水预处理工艺:到站铁水必须扒前渣与扒后渣,保证液面渣层厚度≤20mm,铁水经KR搅拌脱硫后保证铁水S≤0.005%,保证脱硫周期≤21min、脱硫温降≤20℃;(2)、转炉冶炼工艺:入炉铁水S≤0.005%、P≤0.080%,铁水温度≥1270℃,铁水装入量误差按±1t来控制,过程枪位按前期1.0~1.3m、中期1.2~1.6m、后期1.0~1.1m控制,造渣碱度R按2.8‑3.2控制,出钢目标P≤0.012%、C≥0.05%、S≤0.012%,避免钢水过氧化,出钢过程中向钢包内加入硅铝钡钙、锰铁合金、硅铁合金,达到进一步脱氧和合金化的目的;出钢前用挡渣塞挡前渣出钢,出钢结束前必须采用挡渣锥挡渣,保证渣层厚度≤30mm,减少钢中夹杂物;转炉出钢过程中要求钢包全程吹氩,以促进钢中夹杂物上浮;(3)、连铸工艺:浇钢前保证铸机设备状况良好,中包过热度15±5℃,连铸浇钢要求全程保护浇铸,大包开浇后1min内必须套保护管,中包浇注过程中必须保证钢液面不见红;浇钢过程中合理控制塞棒吹氩量,保证结晶器液面波动轻微,提高铸坯内部质量;铸坯下线后要求堆冷≥24h,通过缓冷方式促进铸坯中N、H、O有害气体的溢出,进一步提高铸坯内部质量;(4)、加热工艺:预热段温度1000℃以下,加热温度1260~1280℃,均热温度1240~1260℃,加热速度按照9~12min/cm;(5)、轧制工艺:采用一阶段AR热轧,开轧温度控制在1020~1120℃之间,轧件厚度在100mm以上时每道次压下量≤20mm进行控制,其中转钢和平整道次除外;轧件厚度在50~100mm之间时压下量≤12mm,轧件厚度<50mm时压下量≤8mm,轧制过程注意使用高压水,防止氧化铁皮压入,终轧温度控制在910~970℃,通过在奥氏体结晶区多道次小压下量快速轧制,使奥氏体充分再结晶,达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目的,同时增加了奥氏体内部位错密度;(6)、水冷工艺:入水温度≥830℃,返红温度: Q235A/B按670~710℃控制; Q345A/B按650~690℃控制;采用高温快速冷却的方式,使钢板内部基体中保留更多的位错、空位缺陷,同时避免轧制完毕后,温度过高,钢板内部晶粒急剧长大,影响钢板的机械性能;(7)、堆冷工艺:钢板矫直后及时下线堆冷,堆冷温度≥300℃,堆冷时间≥24h;通过缓冷,以避免内部应力来不及释放产生内裂,同时进一步促使钢板内部有害气体溢出。
地址 474550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