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门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11
申请号 TW096144685 申请日期 2007.11.26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中村光祥
分类号 B60J5/04;B60J5/00;B60J5/10 主分类号 B60J5/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含在门操作时用于搭手之拉袋(pull pocket),且包含:门板;前述门板之内衬,其系安装于将门安装于车体时朝向车室内侧之面;及拉袋构件,其系与前述内衬分别形成而安装于前述内衬;前述拉袋构件包含凹形状部及卡合部,该凹形状部系构成为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呈现朝向前述门板侧凹入之形状,并且形成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的凹穴,该卡合部系从门之旋动方向卡合于前述门板。如请求项1之车门,其中前述凹形状部系往与门之旋动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凹入。如请求项1之车门,其中前述拉袋构件更包含保持部,前述保持部系用于在与前述卡合部之间将前述门板夹入。如请求项1至3中任一项之车门,其中更包含:间隔物构件,其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延伸于前述凹形状部与前述内衬之间,且配置于位于前述内衬之背侧、与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呈对向的位置,而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系构成形成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之前述凹穴的突出部分之背面侧。如请求项4之车门,其中前述间隔物构件包含抵接部,前述抵接部系构成为具有与前述凹形状部之前述侧壁吻合之形状,且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抵接于该凹形状部之前述侧壁。如请求项4之车门,其中前述内衬包含安装孔,前述安装孔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嵌入有前述凹形状部;前述间隔物构件系安装于位于前述内衬之前述背侧的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如请求项1至3中任一项之车门,其中前述内衬包含安装孔,前述安装孔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嵌入有前述凹形状部;前述拉袋构件更包含钩挂部,前述钩挂部系将前述拉袋构件钩挂于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时所使用,其系配置于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中前述凹形状部之开口部附近,该凹形状部之侧壁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构成位在前述内衬之背侧、形成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之前述凹穴的突出部分之背面侧。如请求项4之车门,其中前述内衬包含安装孔,前述安装孔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嵌入有前述凹形状部;前述拉袋构件更包含相互离开配置之一对钩挂部,前述一对钩挂部系将前述拉袋构件钩挂于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时所使用,其系配置于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中前述凹形状部之开口部附近,该凹形状部之侧壁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构成位在前述内衬背侧、形成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之前述凹穴的突出部分之背面侧;前述内衬系在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附近具有一对卡合孔,前述一对卡合孔系用于分别钩挂前述一对钩挂部;前述间隔物构件系设置于前述内衬之前述卡合孔的中间部。如请求项8之车门,其中前述间隔物构件包含抵接部,前述抵接部系构成为具有与前述凹形状部之前述侧壁吻合之形状,且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抵接于该凹形状部之前述侧壁。如请求项8之车门,其中前述内衬包含安装孔,前述安装孔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嵌入有前述凹形状部;前述间隔物构件系安装于位于前述内衬之前述背侧的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一种车门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车门系包含在门操作时用于搭手之拉袋;准备包含内衬之门板,该内衬系将门安装于车体时于朝向车室内侧之面具有安装孔;准备拉袋构件,该拉袋构件之特征为:具有凹形状部与钩挂部,该凹形状部系构成为:为使该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将前述拉袋构件之前述凹形状部嵌入前述内衬之安装孔后,即形成位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的凹穴;该钩挂部系配置于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中前述凹形状部之开口部附近,该凹形状部之侧壁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构成形成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之前述凹穴的突出部分之背面侧;将前述拉袋构件之前述凹形状部嵌入前述内衬之前述安装孔,直至前述拉袋构件之前述钩挂部钩挂于前述内衬之安装孔的周缘部为止;在将前述钩挂部钩挂于前述内衬之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的状态下,以前述钩挂部作为支点,使前述拉袋构件旋动,直至前述拉袋构件之前述凹形状部卡合于前述门板为止。如请求项11之方法,其中当前述凹形状部卡合于前述门板时,将前述门板夹入设于前述拉袋构件之卡合部及保持部之间。如请求项11之方法,其中在准备前述门板时,于与前述凹形状部之侧壁对向之位置设置间隔物构件,当前述凹形状部卡合于前述门板时,该间隔物构件从前述门之旋动方向支撑前述凹形状部之前述侧壁,该凹形状部之侧壁系将前述拉袋构件安装于前述内衬时,构成位在前述内衬背侧、形成于前述内衬之朝向车室内侧之面之前述凹穴的突出部分之背面侧。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