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热交换器
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用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间交换热量。多数个垂直方向通道界定于交错之第一及第二通道壁之间。第一及第二通道用来促使第一及第二流体成为热传递关系,因此,第一通道配置一入口及一出口,俾容许气态氮进入第一通道之顶端,同时自第一通道的底端排出冷凝之氮气。另配置一入口而将第二流体导入第二通道。液态之第二流体在第二通道内至少部分蒸发。由液体构成之液体膜片,藉由具切槽之分隔棒排置而分配至第二通道内,该棒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彼此交错之切槽,俾将液体推向界定通道之通道壁。此外,或可取代分隔棒排置之多层区域之波形鳍片材料配置,可用来于第二通道内产生液体膜片分布。
申请公布号 TW341652 申请公布日期 1998.10.01
申请号 TW086100941 申请日期 1997.01.28
申请人 BOC集团公司 发明人 凡卡特那塔安杰;保罗亚佛瑞德史威尼
分类号 F28F1/28 主分类号 F28F1/2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热交换器,用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间交换热量,该交换器包含:多数个垂直方向相互隔开之通道壁,界定多数个交错之第一及第二通道而置于该通道壁之间,俾于间接之热转移关系下,分别承置该第一及第二流体;第一入口及出口,分别自该第一通道注入及排出该第一流体;第二入口装置,将该第二流体以液态注入该第二通道;具切槽之分隔棒,界于该通道壁之间以界定该第二通道,该具切槽之分隔棒,具有隔间之垂直方向切槽,促使该液体流向界定该第二通道之通道壁,因而扩大液体膜片在该通道壁上之成形;每一该切槽式分隔棒具有长度方向之延伸顶峰,俾促使该液体流向该切槽;及第二出口装置,于与该第一流体间接交换热量后,自该第二通道中排出该第二流体。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交换器,另外包含:第一波形鳍片材料,置于第一及第二通道内,俾形成垂直方向之通路以向下流动液体膜片;至少两个部位,置于该垂直方向通路及该切槽式分隔棒之间,同时置入该第二通道内而分别包含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该第二波形鳍片材料置于该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上;及该第三波形鳍片材料具有较该第二波形鳍片材料为高之波形密度,但不小于该第一波形鳍片材料之密度,俾将该液体膜片分配至置于该第二通道内之垂直方向通路中。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交换器,其中位于该切槽式分隔棒每一侧端上之该切槽呈相互隔开,俾使该切槽呈交错状。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热交换器,其中该出口装置包含该第二通道,其在该热交换器之底部区域处呈开启式。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热交换器,其中每一该第一入口及出口装置,均包含一歧管,俾分配该第一流体至该第一通道;波形鳍片材料,水平地流动该第一流体;以及倾斜之波形鳍片材料,协助将该第一流体自水平流动偏折成垂直流动。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热交换器,其中该通道壁包含多数个分隔之平板。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交换器,另外包含第四波形鳍片材料而置于该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间,其密度介于该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波形密度之间。8.一种热交换器,用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间交换热量,该交换器包含:多数个垂直方向相互隔开之通道壁,界定多数个交错之第一及第二通道壁而置于该通道壁之间,俾于间接之热转移关系下,分别承置该第一及第二流体;第一波形鳍片材料,置于第一及第二通道内,俾形成垂直方向之通路以向下流动液体膜片;第一入口及出口,俾分别自该第一通道注入及排出该第一流体;第二入口装置,俾将该第二流体以液态注入该第二通道;至少两个部位,置于该垂直方向通路之上,同时置入该第二通道内而分别包含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该第二波形鳍片材料置于该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上;该第三波形鳍片材料具有较该第二波形鳍片材料为高之波形密度,同时不小于该第一波形鳍片材料之密度,俾将该液体膜片分配至置于该第二通道内之垂直方向通路中;及第二出口装置,俾于与该第一流体间接交换热量后,自该第二通道中排出该第二流体。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热交换器,其中该出口装置包含该第二通道,其在该热交换器之底部区域处呈开启式。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热交换器,其中每一该第一入口及出口装置,均包含一歧管,俾分配该第一流体至该第一通道;水平方向之波形鳍片材料,水平地流动该第一流体;以及倾斜之波形鳍片材料,协助将该第一流体自水平流动偏折成垂直流动。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热交换器,其中该通道壁包含多数个分隔之平板。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热交换器,另外包含第四波形鳍片材料,置于该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间,其密度介于该第二及第三波形鳍片材料之波形密度之间。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符合本发明而沿第二图之1-1连线所取之热交换器立面图;第二图为第一图中沿2-2连线所取之立面图;以及第三图为符合本发明热交换器之片断透视图,其部分剖露以显示该一热交换器之内部元件。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