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防虫管座构造
摘要 本创作系在提供一种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防虫管座构造,其包括有座体组,其至少有接设部、透气区及底基部所组成,其中该接设部系可凸伸或凹陷设置于座体上,且使该接设部能与通风管呈相互组设之,并使该接设部必须与透气区间呈相连通;而该透气区系位于座体的侧缘,且该透气区间的近底缘处则紧邻形成有底基部,其中该透气区系呈斜向朝外上侧方向设置,且使该透气区与其最低点之水平线间的夹角必须小于90度,并使透气区的最高透气位置必须高于已设置于透气区间的底基部之最高位置,以致使座体侧端的透气区间最高透气位置能呈直线连通者。
申请公布号 TWM333433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6.01
申请号 TW096221086 申请日期 2007.12.12
申请人 林政宏 发明人 林政宏
分类号 E04B1/72(2006.01) 主分类号 E04B1/7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防虫管座构造,其包括 有座体组,其至少有接设部、透气区及底基部所组 成,其中该接设部系设置于座体上,且使该接设部 能与通风管呈相互组设之,并使该接设部必须与透 气区间呈相连通;而该透气区系位于座体的侧方, 且该透气区的近底缘处系紧邻于底基部,其中该透 气区系呈斜向朝外上侧方向设置,且使该透气区与 其最低点之水平线间的夹角必须小于90度,并使透 气区的最高透气位置必须高于底基部之最高位置, 以致使座体的透气区间最高透气位置能呈直线连 通者。 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组系可为单一一体成型 的座体所组成,且于透气区上形成有气孔,并使该 气孔与接设部一端呈连通者。 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组系由座体及盖体所相 互组成,而该座体系可供盖体组设之用,并能使盖 体之气孔恰能连通位于座体之透气区,而不会有阻 挡空气流入或排出的现象者。 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组系由座体、网体及盖 体所组成,而该座体系可供盖体组设之用,且能迫 使网体被夹置固定于座体及盖体之间,并能使盖体 之镂空区恰能位于网体之多数个气孔上方,而不会 有阻挡空气流入或排出的现象者。 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或第4项之具有导引气流 排出的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与盖体间的组设 方式可为黏合、凹凸卡合、螺合、凹凸钩合为最 佳。 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上可凸伸或凹陷设有接 设部,且该座体上设置有底基部。 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上可凸伸或凹陷设有接 设部,且该座体上设置有底基部。 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盖体上设置有底基部。 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的侧方形成有透气区, 且该透气区系呈对称状或单一环状的位于座体侧 方。 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 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座体的侧方形成有透气区, 且该透气区系呈对称状或单一环状的位于座体侧 方。 11.一种具有导引气流排出的防虫管座构造,其包括 有座体组,而该座体组系由座体、网体、盖体及接 设管所组成,其中该座体上设有外壳、透气区、底 基部及组接部,且该外壳侧端处形成有呈斜向朝外 上侧方向设置形成有透气区,且使该透气区系为相 连通状,并使该透气区与其最低点之水平线间的夹 角必须小于90度;又,该组接部系从外壳内侧缘适当 处朝向底基部的方向而设置的,且该组接部恰能位 于透气区之连通的通路之间,并于组接部上形成有 螺纹,以作为螺栓(或螺帽)穿过接设管之定位孔后 而能直接螺合锁固于组接部上,而使得接设管能确 实紧密固定于座体上,而使得接设管的环肩部恰能 确实抵压于盖体上,以确保该盖体在组设于座体之 透气区时,能将网体确实夹置固定于座体之透气区 上,且使透气区的最高透气位置必须高于已设置于 透气区间的底基部之最高位置或是高于盖体之底 基部的最高位置,以致使座体侧缘的透气区间最高 透气位置能呈直线连通而不会有阻挡空气流入或 排出的现象者。 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 的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盖体上设有边框部,以作 为压按夹置固定网体之用。 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 的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盖体之边框部间则形成有 镂空区,且该镂空区恰能位于网体之多数个气孔上 方,而不会有阻挡空气流入或排出的现象者。 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 的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透气区系呈对称状或单一 环状的位于座体侧方。 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具有导引气流排出 的防虫管座构造,其中该接设管的另一端则能与通 风管呈相互套接组设之。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第二图系为第一图之组合剖面状态图; 第三图系为本创作之再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面 状态图; 第四图系为本创作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 示意图。 第五图系为本创作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 示意图。 第六图系为本创作之再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 面示意图。 第七图系为第六图之座体的仰视图;
地址 台中县大里市公教街60巷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