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摘要 本案系关于一种车侧辅助摄影装置,包含:一光学折射机构,设于一车辆侧边之后视镜组中,其系由相互排列形成内夹角小于180度之结构体的两导板,与分设于该两导板之第一表面的两折射式镜面元件所共同组成;以及一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具有单一镜头模组,且该单一镜头模组系设置对准于该结构体之外夹角处位置,以接收经由该两折射式镜面元件所折射而来的不同方向光线,并经由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之处理而成像产生与输出多方向之影像信号。
申请公布号 TWM311195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5.01
申请号 TW095217316 申请日期 2006.09.28
申请人 上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茂莘
分类号 H04N1/028(2006.01) 主分类号 H04N1/028(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志明 台北市内湖区瑞光路669号
主权项 1.一种车侧辅助摄影装置,包含: 一光学折射机构,设于一车辆侧边之后视镜组中, 其系由相互排列形成内夹角小于180度之结构体的 两导板,与分设于该两导板之第一表面的两折射式 镜面元件所共同组成;以及 一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具有单一镜头模组, 且该单一镜头模组系设置对准于该结构体之外夹 角处位置,以接收经由该两折射式镜面元件所折射 而来的不同方向光线,并经由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 理单元之处理而成像产生与输出多方向之影像信 号。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结构体系由该两导板各自以一侧边彼此相 互紧邻方式,形成内夹角小于180度之排列方式所组 成。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于该些侧边相互接触处,朝向该单一镜头模组 方向延伸形成一长形延伸部,以于该影像信号中形 成可用以区隔来自不同方向影像之一影像区隔标 记。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光学折射机构更可包含另一导板,以与该两 导板共同形成一三角形结构体。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任一折射式镜面元件系可为具有透明玻璃 基板与铝膜之一传统折射式镜面元件,抑或为将化 学材料涂布于透明玻璃基板而形成之一光学折射 式镜面元件。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单一镜头组系可包含一透镜与一镜头座。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透镜之中央部位系设置对准于该结构体之 外夹角处位置,且于该透镜之中央部位处绘制一长 形线条,以于该影像信号中形成可用以区隔来自不 同方向影像之一影像区隔标记。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更包含具有一光 感测元件之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系与该 单一镜头组相互结合,以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些 光线,并经由该控制电路基板之处理而输出该影像 信号。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光感测元件系可为一CMOS或CCD光感测模组。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于该控制电路基板中更可包含一影像处理元 件。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影像处理元件系可包含一影像切换电路 、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之一影像放大电路,以 及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与该影像放大电路之 一稳压电路。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置 ,其中该车侧辅助摄影装置更可包含一显示装置, 电连接于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其系用以接 收该影像信号并显示于该显示装置中。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显示装置与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 间之电连接方式,系可包含有线与无线传输方式。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显示装置系可为一LCD、TFT LCD、STN LCD或 CRT形成之显示装置。 15.一种车侧辅助摄影装置,包含: 一三角形结构体,设于一车辆侧边之后视镜组中; 两折射式镜面元件,分设于该三角形结构体中之任 两相邻侧边,其系用以折射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 单一镜头模组,设置对准于由该任两相邻侧边所交 会形成之棱线部,其系用以导引经由该两折射式镜 面元件所折射之该些光线;以及 一控制电路基板,具有一光感测元件,该控制电路 基板系与该单一镜头组相互结合,以使该光感测元 件接收该些光线,并经由该控制电路基板之处理而 输出该影像信号。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于该棱线部朝向该单一镜头模组方向延伸 形成一长形延伸部,以于该影像信号中形成可用以 区隔来自不同方向影像之一影像区隔标记。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任一折射式镜面元件系可为具有透明玻 璃基板与铝膜之一传统折射式镜面元件,抑或为将 化学材料涂布于透明玻璃基板而形成之一光学折 射式镜面元件。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单一镜头组系可包含一透镜与一镜头座 。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透镜之中央部位系设置对准于该棱线部 ,且于该透镜之中央部位处绘制一长形线条,以于 该影像信号中形成可用以区隔来自不同方向影像 之一影像区隔标记。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控制电路基板中更可包含一影像处理元 件。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影像处理元件系可包含一影像切换电路 、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之一影像放大电路,以 及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与该影像放大电路之 一稳压电路。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车侧辅助摄影装置更可包含一显示装置 ,电连接于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其系用以 接收该影像信号并显示于该显示装置中。 23.一种车侧辅助摄影装置,应用于与具有一镜壳主 体,且于该镜壳主体之前/后方壳体表面处,分设有 可供前/后方光线穿经其中以进入该镜壳主体内部 之前/后方导光区域的一后视镜组相互结合,该车 侧辅助摄影装置包含: 两导板,设于该镜壳主体内部之一侧;其中,该两导 板系交会形成内夹角小于180度之结构体,且该两导 板之第一表面分别设置于穿经该前/后方导光区域 之该前/后方光线的光学路径上,并面向该前/后方 导光区域; 两折射式镜面元件,分设于该两导板之第一表面, 其系分别用以折射该前/后方光线,以改变该前/后 方光线的光学路径;以及 一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具有单一镜头模组, 且该单一镜头模组系设置于经由该两折射式镜面 元件之折射而改变之该前/后方光线的光学路径上 ,以同时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并经由该光学 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之处理而成像产生与输出多 方向之影像信号。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结构体系由该两导板各自以一侧边彼此 相互紧邻方式,形成内夹角小于180度之排列方式所 组成。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于该些侧边相互接触处,朝向该单一镜头 模组方向延伸形成一长形延伸部,以于该影像信号 中形成可用以区隔来自不同方向影像之一影像区 隔标记。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车侧辅助摄影装置更可包含另一导板, 以与该两导板共同形成一三角形结构体。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任一折射式镜面元件系可为具有透明玻 璃基板与铝膜之一传统折射式镜面元件,抑或为将 化学材料涂布于透明玻璃基板而形成之一光学折 射式镜面元件。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单一镜头组系可包含一透镜与一镜头座 。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透镜之中央部位系设置对准于该棱线部 ,且于该透镜之中央部位处绘制一长形线条,以于 该影像信号中形成可用以区隔来自不同方向影像 之一影像区隔标记。 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更包含具有一 光感测元件之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系与 该单一镜头组相互结合,以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 前/后方光线,并经由该控制电路基板之处理而输 出该影像信号。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于该控制电路基板中更可包含一影像处理 元件。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影像处理元件系可包含一影像切换电路 、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之一影像放大电路,以 及电连接于该影像切换电路与该影像放大电路之 一稳压电路。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车侧辅助摄影装置更可包含一显示装置 ,电连接于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其系用以 接收该影像信号并显示于该显示装置中。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显示装置与该光学影像接收与处理单元 间之电连接方式,系可包含有线与无线传输方式。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显示装置系可为一LCD、TFT LCD、STN LCD或 CRT形成之显示装置。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车侧辅助摄影装 置,其中该后视镜组更可包含: 一具有开口之导光板,用以与该后方导光区域之部 分区域相结合,且使该开口对准该两折射式镜面元 件中之一者,以导引该后方光线中之部分光线投射 至所对准之折射式镜面元件; 一透明玻片,设于该开口处且与该开口相结合,以 供该部分光线穿经其中; 一透明镜面元件,用以与该后方导光区域之其他剩 余区域相结合,以供该后方光线中之其余光线于其 上形成一后视折射影像;以及 一透明外罩,用以与该前方导光区域相结合,以导 引该前方光线投射至该两折射式镜面元件中之一 者。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a)、(b):其系分别为一车辆之车侧视野死角 之概念示例图。 第二图:其系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顶视示例图 。 第三图:其系为本案第二较佳实施例之顶视示例图 。 第四图(a)、(b):其系分别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之 立体与顶视示例图。 第四图(c):其系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分解 示例图。 第五图(a)、(b):其系分别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与 一后视镜组相互结合之立体与前视示例图。 第五图(c):其系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后视镜 组相互结合之结构分解示例图。 第六图:其系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影像处理 元件之概念示例图。
地址 台北县深坑乡北深路3段266号5楼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