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集尘装置
摘要 将接地电极(5)配置在外壳(2)内,并形成使包含粒子状物质的气体流过的流路(8),邻接此接地电极(5)的一方,配置集尘过滤层(6),而在接地电极(5)的另一方,往横切流路(8)的方向,以其前端(4a)相互地分隔的状态下,配置复数个放电极放电部(4),该放电极放电部(4)被施加用来产生对气体诱起形成二次流的离子风;并对接地电极(5)设定使二次流沿着与气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另一方面,对集尘过滤层(6)设定使二次流沿着与气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并且沿着流入内部的气体的流动的方向而通过的开口部。
申请公布号 TWI246438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1.01
申请号 TW093125901 申请日期 2004.08.27
申请人 三菱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富松一隆;永田真之;加贺见守男;上田泰稔
分类号 B03C3/40 主分类号 B03C3/4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作成筒状的外壳; 接地电极,此接地电极,系在前述外壳内,被设置成 具有规定的间隙,且形成含有粒子状物质的气体的 流路; 集尘过滤层,此集尘过滤层系被配置在前述间隙内 而邻接前述接地电极;以及 放电电极;此放电电极,当被施加电压时,在前述流 路中,往横切前述流路的方向,以其前端互相分隔 的状态下,在与前述接地电极之间,于垂直前述气 体的方向,产生诱起形成二次流之离子风; 前述接地电极,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述流路 内的前述气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 开口率; 前述集尘过滤层,除了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 述流路内的前述气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 通过的开口率,并具有使流入此集尘过滤层内的气 体,可以沿着前述流路内的前述气体的流动的方向 而流动的开口率。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述 放电电极,具有:沿着前述流路延伸的放电极主部; 及从该放电极主部的复数处所,往横切前述流路的 方向,朝向前述接地电极延伸而被形成刺状的放电 极放电部。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述 放电电极,具有:在横切前述流路的方向间隔地被 配置复数个并沿着前述流路延伸的放电极主部;及 从该放电极主部,朝向前述接地电极延伸而被形成 刺状的放电极放电部。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述 放电电极,具有:在沿着前述流路的方向间隔地被 配置复数个并沿着横切前述流路的方向延伸的放 电极主部;及从该放电极主部,朝向前述接地电极 延伸而被形成刺状的放电极放电部。 5.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为: 具有包围使含有粒子状物质的气体流动之流路全 体的外壳; 利用沿着前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而被配置的集尘过 滤层,分隔前述流路而在前述外壳的内部,构成复 数个室; 往横切前述流路的方向,以其前端互相间隔的状态 ,将放电电极的放电部配置在前述室中; 利用接地电极覆盖面对在各室中流动的前述气体 之至少与前述放电部的前端面对面之前述集尘过 滤层; 藉由电压被施加在前述放电部和前述接地电极之 间,在垂直于前述气体的方向,产生诱起形成二次 流之离子风; 前述接地电极,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述气体 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 集尘过滤层,除了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述气 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并具 有使侵入此集尘过滤层内的气体,可以沿着前述气 体的流动的方向而流动的开口率。 6.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为: 具有包围使含有粒子状物质的气体流动之流路全 体的外壳; 利用复数个室,构成前述流路; 前述室之中的互相邻接的室之间,系利用被配置成 面向在各前述室中流动的气体之接地电极、及被 这些接地电极夹着的集尘过滤层所构成; 将复数个放电电极的放电部,在前述流路中,往横 切前述流路的方向,其前端互相间隔地配置,而这 些放电电极的放电部,系藉由电压被施加在与前述 接地电极之间,而在垂直于前述气体的方向,产生 诱起形成二次流之离子风; 前述接地电极,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述气体 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 集尘过滤层,除了具有使前述二次流沿着与前述气 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并具 有使侵入此集尘过滤层内的气体,可以沿着前述气 体的流动的方向而流动的开口率。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邻接 前述外壳的室和前述外壳之间的边界部分,系利用 被配置成面向在各前述室中流动的气体之接地电 极、及被配置在此接地电极和前述外壳之间的集 尘过滤层所构成。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或第6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其中前述室,系利用集尘过滤层被分隔成格子状而 被形成。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或第6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其中前述室,系利用集尘过滤层被分隔成蜂窝状而 被形成。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或第6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其中藉由自前述放电电极的前端朝向前述接地电 极所产生的离子风,前述气体在互相相邻的前述室 彼此之间循环。 1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使含有粒子状物质的气体流动之气体流路; 接地电极,此接地电极系沿着前述气体流路,被设 置,并具有使气体沿着与此气体的流动交叉的流路 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 集尘过滤层,此集尘过滤层系被设置成邻接前述接 地电极,具有使气体沿着与前述气体的流动交叉的 流路剖面内而通过的开口率,并具有使流入内部的 气体,沿着前述流路内的前述气体的流动的方向而 通过的开口率;及 放电电极,此放电电极的前端系在前述流路内被设 置成与前述接地电极隔开规定的间隔; 利用施加高电压而在前述放电电极和前述接地电 极之间,自前述放电电极的放电部朝向前述接地电 极,在垂直于前述气体的方向,产生诱起形成二次 流之离子风,藉以在前述气体流路和前述集尘过滤 层之间,生成螺旋状的气流。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 述接地电极的开口率,系设定成比前述集尘过滤层 的开口率大。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 述接地电极,具有65%~85%的开口率。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前 述集尘过滤层,具有2至300的压力损失之阻力系数 。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以剖面来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 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第2图系第1图的II-II线剖面图。 第3图系以剖面来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 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第4图系第3图的IV-IV线剖面图。 第5图系以剖面来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 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第6图系第5图的VI-VI线剖面图。 第7图系关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集尘装置之往 横切流路的方向的剖面图。 第8图系关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集尘装置之往 横切流路的方向的剖面图。 第9图系关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集尘装置之往 横切流路的方向的剖面图。 第10图系关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集尘装置之往 横切流路的方向的剖面图。 第11图系表示在关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集尘装 置中的放电电极、接地电极及集尘过滤层的配置 关系的一例的概略图。 第12图系表示在关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集尘装 置中的放电电极、接地电极及集尘过滤层的配置 关系的一例的概略图。 第13图系表示在关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集尘装 置中的放电电极、接地电极及集尘过滤层的配置 关系的一例的概略图。 第14图系表示集尘性指数比相对于接地电极的开 口率之图表。 第15图系表示集尘性指数比相对于在集尘过滤层 中的压力损失的阻力系数之图表。 第16图系表示集尘性指数比相对于在集尘过滤层 中的压力损失的阻力系数之图表。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