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短路能力之高速连接器
摘要 一种高速应用中的连接器,包括有排列于连接器的电路卡片收纳凹槽相对侧上的信号和参考或电力端子两者。参考或电力端子有一对从本体部往上延伸且互相隔开的弹簧臂。电路卡插入卡片凹槽内,使两个弹簧臂部份的一者偏弯而与另一弹簧臂部份成为短路接触。电路路径于是被界定于端子中,其增加了连接器的性能。藉由两个弹簧臂部份沿着相对侧互相接合而达成短路接触,以便降低所需用来造成短路接触的力量。
申请公布号 TW470248 申请公布日期 2001.12.21
申请号 TW089219389 申请日期 2000.11.15
申请人 摩勒克斯公司 发明人 肯特E 瑞格尼尔
分类号 H01R23/68;H01R13/11 主分类号 H01R23/6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以提供第一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连接之连 接器,该第二电路板有一边缘用以插入该连接器, 该连接器包含: 一电性绝缘壳体,有一预定长度,该壳体有一设置 于其中的凹槽,该凹槽有适当尺寸来收纳该第二电 路板的该边缘于其中; 该壳体包括多个设置于该凹槽相对侧的传导端子, 该等端子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子,用以在该第二电路 板插入该凹槽内时,与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上各自 的第一和第二形式电路轨迹相接触; 该等第一信号端子各有一从该壳体延伸出的尾部, 用以接触其中一个第一电路板电路轨迹,一面对该 凹槽的接触部份,用以当该第二电路板插入该壳体 凹槽时,接触于第二电路板电路轨迹的第一形式, 以及一连接该尾部和该接触部份的本体部; 该等第一参考或电力端子各有一从该壳体延伸出 的尾部,用以接触第一电路板电路轨迹其中一个, 以及一面对该凹槽的主要接触部份,用以当第二电 路板插入该壳体凹槽时接触于第二电路板电路轨 迹的第二形式的其中一个,以及一本体部,连接该 尾部和该主要接触部份,该主要接触部份从该本体 部呈悬臂方式往上延伸,并提供第一电路路径于其 中一个第二形式第二电路板电路轨迹以及该第一 电路板的一对应电路轨迹之间; 该等第二端子各更包括一次要接触部份,从该本体 部呈悬臂方式往上延伸并与该主要接触部份隔开, 该主要接触部份系可回应于第二电路板插入该凹 槽而偏弯,并与该次要接触部份成为短路接触,以 便提供第二电路路径,从第二电路板电路轨迹的一 者透过该次要接触部份到第一电路板上的对应电 路轨迹。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接器,其中该 等第二端子为参考端子。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 之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二端子为电力端子。4.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接器,其中每个第二端子包 括一插置于该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之间的加大表 面积部份。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连接器,其中 每个第二端子与邻接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侧 面相接,且该加大表面积部份增进该第二端子和该 邻接第一端子之间的耦合。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 项之连接器,其中该加大表面积部份从该本体部呈 悬臂方式延伸。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连接器, 其中该加大表面积部份从该次要接触部份向后延 伸。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接器,其中该主要 和次要接触部份包括互相相对的各自主要和次要 自由端,该等主要和次要自由端的每一者有凸轮表 面,当第二电路板插入该壳体凹槽内且与该等第二 端子接触时,该等凸轮表面互相接合。9.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8项之连接器,其中当第二电路板插入该 壳体凹槽且与该等第二端子接触时,该等凸轮表面 造成该等主要和次要自由端的至少一者,沿着主要 和次要自由端的另一者旁边偏弯。10.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4项之连接器,其中该加大表面积部份与主 要和次要接触部份对齐并被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 环绕于其中,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在该加大表 面积部份的上方互相隔开。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之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一和第二电路路径约为相 同长度。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连接器,其中 该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互相分离一预定距离的间 隙,该距离相同于该主要接触部份回应于该电路卡 插入该凹槽时所经历的偏弯最小量。13.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之连接器,其中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 部份互相分离一预定距离的间隙,在大致横向于该 凹槽的方向上互相对齐,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 有各自的自由端,在该间隙的相对侧上互相相对, 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在其上有相对的 接触表面,当该电路卡插入该凹槽内时,该等接触 表面互相接触。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连接 器,其中该等自由端接触表面做成有斜角。15.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连接器,其中该等自由端接触 表面做成有锐角。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连接 器,其中该等主要和次要自由端设置于该连接器壳 体内,但不在该凹槽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 之连接器,其中该等主要和次要自由端更设置在该 第二端子内,在该主要接触部份上方的一水平高度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连接器,其中当该电 路板插入该凹槽内时,该等自由端接触表面呈滑动 接合而互相配合,该滑动接合造成该等主要和次要 接触部份的至少一者沿着该连接器壳体的长度侧 向移动。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连接器,其中 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的至少一者侧向移动,该 移动不小于其厚度的一半,且不大于其厚度。20.一 种用以提供电路板和边缘卡间连接之连接器,该边 缘卡有一边缘可插入该连接器中,该连接器包含: 一电性绝缘壳体,有一预定长度,该壳体有一设置 于其中的凹槽,该卡片收纳凹槽有适当尺寸来收纳 该边缘于其中; 该连接器壳体包括多个设置于该卡片收纳凹槽相 对侧的传导端子,该等端子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形 式的端子; 该等第一形式端子有被扣持在该连接器壳体的本 体部,从该本体部和从该连接器壳体延伸出的尾部 ,从该本体部延伸出并面对该卡片收纳凹槽的接触 部份用以当该边缘卡插入该壳体凹槽内时与该边 缘卡上的电路轨迹相接触,该等本体部将该等尾部 和该等接触部份连接在一起; 该等第二端子有被收纳于该连接器壳体的一部份 内的本体部,从该等本体部和从该连接器壳体延伸 出的尾部,用以接触该电路板,从该本体部延伸出 且面对该卡片收纳凹槽的主要接触部份,用以当该 边缘卡插入该卡片收纳凹槽时接触于该边缘卡,以 及次要接触部份,从该本体部延伸出并与该主要接 触部份相对但隔开,因而该等主要接触部份提供第 一电路路径于该边缘卡和该电路板之间,因而该主 要接触部份可回应于该边缘卡插入该卡片收纳凹 槽内而被偏弯成与该等次要接触部份成为短路接 触,使得该等次要接触部份提供第二电路路径于该 边缘卡和该电路板之间,该等第二电路路径与该等 第一电路路径是不同的。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 项之连接器,其中该第二端子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 有相对的自由端,该等自由端在该主要和次要接触 部份上界定出短路接触表面,该等短路接触表面有 一构形,使得当该边缘卡插入该卡片收纳回槽内时 ,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的至少一者沿着 另一者的侧边偏弯和滑动。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20项之连接器,其中该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 被压花。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连接器,其中 当该边缘卡插入该卡片收纳凹槽内时,该等第二端 子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互相紧靠着接触,该 第二端子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的至少一者 系在该接触期间侧向偏弯。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23项之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二端子主要和次要接触 部份自由端各有相同的预定厚度,该等主要和次要 接触部份自由端的该至少一者的偏弯小于该厚度 的一半且不大于该厚度。25.一种用以提供电路板 和电路卡之间连接之连接器,该电路卡有一边缘可 插入该连接器中,该连接器包含: 一有预定长度的电性绝缘壳体,有一设置于其中的 卡片收纳凹槽,用以收纳该电路卡的该边缘于其中 ; 多个设置于该卡片收纳凹槽相对侧的传导端子,该 等端子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形式的端子; 该等第一形式端子有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本体部, 从该连接器壳体延伸出的尾部,面对该电路卡收纳 凹槽且部份延伸于其中的接触部份,用以当该电路 卡插入该电路卡收纳凹槽内时与该电路卡上的电 路轨迹相接触,该等本体部将该等尾部和该等接触 部份连接在一起; 该等第二端子有设于该连接器壳体内的本体部,从 该连接器壳体延伸出的尾部,面对该电路卡收纳凹 槽并部份延伸于其中的主要接触部份,用以当该电 路卡插入该电路卡收纳凹槽时接触于该电路卡上 的电路轨迹,该等第二端子更包括次要接触部份, 与该主要接触部份相对及隔开,该等本体部使该等 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与该等尾部连接在一起,该等 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有各自的自由端,由一插置于 其间的间隙所分离,因而在该电路卡插入该电路卡 收纳凹槽内时,该等主要接触部份自由端系被偏弯 成与该等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成为短路接触,该等 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互相接合成滑动接触, 因而该等主要和次要接触部份自由端的至少一者 系侧向偏弯。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根据本创作原理建构成的电气连接器的 一实施例的分解外观图,连接器的端子被表示成与 连接器分开; 第二图系第一图之连接器在组装状态下的剖面图, 绘示出连接器的卡片收纳凹槽,具有端子在连接器 中在卡片收纳凹槽相对侧的定位中,具有一根据本 创作原理建构成的双重路径短路端子; 第三图A系沿着线3A-3A取得的第二图之部份上视平 面图,绘示出双重路径短路端子的主要和次要接触 梁的分离,更绘示出当没有任何边缘卡存在于卡片 收纳凹槽内时所发生的端子的「静置」位置; 第三图B系沿着线3B-3B取得的第四图之部份上视平 面图,绘示出当一个边缘卡插入连接器的卡片收纳 凹槽内时,接触如何发生在双重路径短路端子的主 要和次要接触梁之间; 第四图系第一图的连接器的剖面图,类似第二图, 绘示出当边缘卡插入连接器的卡片收纳凹槽内时 连接器的双重路径短路端子的位置; 第五图系第一图的连接器的一参考或电力端子的 侧视图; 第六图系用于第一图之连接器的一参考或电力端 子的另一实施例; 第七图A系第二图之部份详细平面图,绘示出参考 或电力端子的接触梁的两个自由端在静置位置互 相对齐; 第七图B系相同于第七图A的图式,但是绘示出接触 梁在短路接触下接合在一起,每个接触梁相对于彼 此部份地偏弯,并绘示出接触梁之间的最小偏弯; 第七图C系相同于第七图A的图式,但是绘示出接触 梁在短路接触下接合在一起,并绘示出接触梁之间 的最大偏弯; 第八图系结合有本创作原理的连接器的一个两排 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第九图系结合有本创作原理的连接器的一个三排 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