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以间接冷却涡轮机径向间隙之转子定子间流量的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系提供一种用以冷却涡轮机径向间隙之转子及定子间所形成流量之方法,该方法系关于其冷却效果之改善。此外指明一用于实现该方法之简单、具成本效益及坚固之装置。根据本发明,以水当作毗连该径向间隙(24)之定子零件(2O)之冷却流体(29)而达成上述目的。为该目的,至少一壁凹(26)系形成在毗连该径向间隙(24)之定子零件(20)内部,或至少一孔腔(38)系安排在该定子零件(20)处。该壁凹(26)或该孔腔(38)系连接至一进给线路(27)及一排放线路(28)二者供运送该冷却流体(29)。
申请公布号 TW449643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8.11
申请号 TW088117094 申请日期 1999.10.02
申请人 亚西布朗包佛瑞公司 发明人 乔齐贝莫;米哈洛柏辛;海幕杰苏福;裘格葛伯;欧夫克里斯汀慕勒;德克汪德沃
分类号 F02C7/12;F04D29/58 主分类号 F02C7/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以间接冷却涡轮机径向间隙之转子及定 子间流量,而使一泄漏流量(33)由该涡轮机工作媒 介(31)之主要流量(32)分离及引入一径向间隙(24)之 方法,于该方法中允许一冷却流体(29)进入毗连该 径向间隙(24)之定子零件(20),其特征为该水系用作 冷却流体(29)。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 其特征为该冷却流体(29)系导入一形成于该定子零 件(20)中之壁凹(26)或进入一安排在该定子零件(20) 之孔腔(38)。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 特征为来自包括内燃机(1)、增压空气冷却器(8)及 废气涡轮增压器(2)之外面系统之淡水系用作冷却 流体(29)。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特 征为包括内燃机(1)、增压空气冷却器(8)及废气涡 轮增压器(2)之系统中所存在之水系用作冷却流体( 29)。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特征为该 增压空气冷却器(8)之冷却水环路(9)中所存在之冷 却水系用作冷却流体(29),及该冷却流体系由该增 压空气冷却器(8)之上游分出。6.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为在该泄漏流量(33)分出位 置之下游引入该工作媒介(31)之主要流量(32),在毗 连该径向间隙(24)之定子零件(20)之水冷作用之前, 该冷却流体(29)系用于间接冷却该喉管(15)及该喉 管板(19)。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项任一项之 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最好为空气之第二冷却流体(41 )及将其引入该径向间隙(24)。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7项之方法,其特征为局部或完全关掉该第二冷 却流体(41)之进给。9.一种用以实现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方法之装置,其中安排一固定式定子 零件(20),以致相对该转子(11)界定该径向间隙(24), 其特征为在该定子零件(20)之内部最少形成一壁凹 (26)或在该定子零件(20)处至少安排一孔腔(38),及该 壁凹(26)或该孔腔(38)系连接至一进给线路(27)及一 排放线路(28)二者供运送冷却流体(29)。10.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9项之装置,其特征为于该定子零件(20) 中至少安排一体成形铸成之管子(30)。11.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9项之装置,其特征为至少一沟槽系安 排在该定子零件(20)中,及至少一管子(36)系插入及 铸造在每一沟槽(35)内。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 项之装置,其特征为该固定式定子零件(20)系设计 成一径向压缩机(3)之压缩机外壳(10)之一部份,且 该部份相对一废气涡轮增压器(2)之旋转式压缩机 叶轮(11)界定该径向间隙(24)。13.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9项之装置,其特征为在该径向间隙(24)安排至 少一进给通道(40)以及用于第二冷却流体之(41)之 排放装置(42)。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显示连接至该内燃机之废气涡轮增压器之 概要视图; 第二图显示经过该废气涡轮增压器之径向压缩机 之局部纵向剖面。 第三图显示根据第二图、但为第二模范实施例之 图示; 第四图显示根据第二图、但为第三模范实施例之 图示; 第五图显示根据第二图、但为第四模范实施例之 图示; 第六图显示根据第二图、但为另一模范实施例之 图示; 第七图显示根据第二图、但为下一模范实施例之 图示;
地址 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