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船舶舾装结构中的救生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舾装结构中的救生设备,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在海难求生过程中可靠的为人们提供应急用水,且具有不需要依赖于电力供给,工作可靠性、稳定性高的救生设备。它包括救生筏及设置在救生筏上的应急供水装置,配重及绳索,该应急供水装置包括自动释放装置,柱状缸体,设置在柱状缸体上的浮力装置,由柱状缸体一端往另一端依次设置在柱状缸体内的反渗透膜、第一活塞体、第一隔层及第二隔层。反渗透膜靠近柱状缸体的端口,并封遮柱状缸体的该端口,第二隔层封遮柱状缸体的另一端口。第一活塞体可沿柱状缸体移动,且第一活塞体与反渗透膜之间的柱状缸体内腔形成淡化水储存腔。
申请公布号 CN10358766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15
申请号 CN201310584994.1 申请日期 2013.11.19
申请人 浙江海洋学院 发明人 陈正寿
分类号 B63C9/04(2006.01)I;B63C9/28(2006.01)I;C02F1/44(2006.01)I;C02F103/08(2006.01)N 主分类号 B63C9/04(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主权项 一种船舶舾装结构中的救生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救生筏及设置在救生筏上的应急供水装置,配重(5)及绳索(1),该应急供水装置包括自动释放装置(4),柱状缸体(2),设置在柱状缸体上的浮力装置(3),由柱状缸体一端往另一端依次设置在柱状缸体内的反渗透膜(22)、第一活塞体(27)、第一隔层(211)及第二隔层(212);所述反渗透膜靠近柱状缸体的端口,并封遮柱状缸体的该端口,所述第二隔层封遮柱状缸体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活塞体可沿柱状缸体移动,且第一活塞体与反渗透膜之间的柱状缸体内腔形成淡化水储存腔(23),所述第一活塞体与反渗透膜之间的柱状缸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第一活塞体与第一隔层之间的柱状缸体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反渗透膜之间的柱状缸体上设有与淡化水储存腔相通的排水出口(24),且排水出口上设有第一密封端盖;所述第一活塞体与第一隔层之间设有可使第一活塞体往第一限位凸块方向移动,并抵靠在第一限位凸块上的第一预紧弹簧(29);所述第一隔层中部设有避让通孔,第一活塞体上同轴的设有第一活动顶杆(210),第一活动顶杆与第一隔层位于第一活塞体同一侧,且第一活动顶杆的端部穿过避让通孔位于第一隔层与第二隔层之间;所述自动释放装置(4)固定在靠第二隔层的柱状缸体端部,自动释放装置包括与柱状缸体连为一体的释放缸体(41)及固定挡块(46),所述释放缸体的轴线与柱状缸体的轴线相垂直;所述释放缸体的两端封闭,且释放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体(42),第二活塞体的一端同轴的设有第二活动顶杆(45),第二活动顶杆的端部穿过释放缸体、位于释放缸体外侧,所述固定挡块与第二活动顶杆位于第二活塞体的同一侧,所述释放缸体内、位于释放缸体端部与第二活塞体之间设有可使第二活塞体往固定挡块方向移动,并使第二活动顶杆抵靠在固定挡块上的第二预紧弹簧(47);所述配重上设有吊绳(51),该吊绳上还设有阻挡块(52),所述吊绳位于第二活动顶杆与固定挡块之间,阻挡块位于第二活动顶杆与固定挡块上方,配重通过吊绳与阻挡块吊置在第二活动顶杆与固定挡块之间;所述释放缸体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活动顶杆同轴的塞孔(410),且塞孔为盲孔,塞孔内侧面上、靠其端口设有第三限位凸块,塞孔内设有可滑动的第三活塞体(49),塞孔底面与第三活塞体之间设有可使第三活塞体往第三限位凸块方向移动,并抵靠在第三限位凸块上的第三预紧弹簧(411),所述释放缸体内壁上设有连通塞孔与释放缸体内腔的水路通道(412),该水路通道与释放缸体内腔相交的交汇口靠近释放缸体端部,且该交汇口与第二预紧弹簧位于第二活塞体的相对两侧;该水路通道与塞孔相交的交汇口位于塞孔上部,且该交汇口上方和下方的第三活塞体与塞孔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隔层上设有与第一活动顶杆同轴的导向孔,所述第三活塞体一端同轴的设有第三活动顶杆(43),第三活动顶杆与第三预紧弹簧位于第三活塞体的相对两侧,第三活动顶杆穿过导向孔位于第一隔层与第二隔层之间,且第三活动顶杆与导向孔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应急供水装置的浮力大于应急供水装置的重力,并小于应急供水装置和配重的重力之和;在第一活动顶杆往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将推动第三活动顶杆和第三活塞体一同往下移动。
地址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街道大同路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