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移动计算的土地整理线状地物匹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计算的土地整理线状地物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土地整理区的规划设计图导入PDA/GPS设备中,对规划设计图中的线状地物进行矢量化提取,将提取后的各个线状地物曲线作为参考曲线,记为Cp;利用PDA/GPS设备生成并提取现场线状地物的专题图,将生成的各个线状地物作为图像曲线,记为Cr;在参考曲线Cp上遍历所有与图像曲线Cr匹配的曲线,记为Cpk;对Cr进行粗略匹配和精确匹配,得到最佳匹配曲线Cpk,计算Cpk与Cr上控制点间的距离,判断距离是否在施工要求的误差范围内。本发明能够准确、及时的判断施工工程的数量和位置等是否与最初的规划设计图一致,进而提供真实、可靠的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基础信息。
申请公布号 CN10179444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6.20
申请号 CN201010120312.8 申请日期 2010.03.08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李道亮;朱广明;陈英义
分类号 G06T7/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T7/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胡小永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移动计算的土地整理线状地物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土地整理区的规划设计图导入PDA/GPS设备中,对所述规划设计图中的线状地物进行矢量化提取,将提取后的各个线状地物曲线作为参考曲线,记为C<sub>p</sub>;S2:在土地整理区现场,利用PDA/GPS设备生成并提取线状地物的专题图,将生成的各个线状地物作为图像曲线,记为C<sub>r</sub>;S3:在S1中的参考曲线C<sub>p</sub>上遍历所有与S2中生成的图像曲线C<sub>r</sub>匹配的曲线,记为C<sub>p</sub><sup>k</sup>,匹配方式如下:在C<sub>p</sub>上按照首尾顺序选取基准点;在基准点后面一个合理的像素范围δ内,δ∈(0.8-1.2)×1<sub>r</sub>,计算每个点与基准点的直线距离并比较这些距离与d<sub>r</sub>的大小;如果只有一个点的直线距离与d<sub>r</sub>相等,则该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曲线段就是C<sub>p</sub><sup>k</sup>;如果有多个点与基准点的直线距离与d<sub>r</sub>相等,则将多个候选曲线中曲线长度与l<sub>r</sub>最近的那段曲线选取为C<sub>p</sub><sup>k</sup>;如果找不到与基准点的直线距离和d<sub>r</sub>相等的点,则在C<sub>p</sub>上沿着曲线长度找到与基准点的曲线距离为l<sub>r</sub>的像素点,将此像素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曲线段选取为C<sub>p</sub><sup>k</sup>,其中,所述d<sub>r</sub>为C<sub>r</sub>上首尾端点间的直线距离,l<sub>r</sub>为C<sub>r</sub>上首尾端点间的曲线长度;S4:在所述C<sub>p</sub><sup>k</sup>上取n个点P<sub>1</sub>,P<sub>2</sub>......P<sub>n</sub>,在C<sub>r</sub>上取n个点P<sub>1</sub>′,P<sub>2</sub>′......P<sub>n</sub>′,取X坐标相同的P<sub>i</sub>和P<sub>i</sub>′为一对控制点,其中i和n为整数,1≤i≤n,然后从n对控制点中选取两对控制点,计算刚体变换参数(R,t,k),对C<sub>r</sub>进行刚体变换,由计算的刚体变换参数得到映射曲线C<sub>r</sub>′,并计算C<sub>r</sub>′与C<sub>p</sub><sup>k</sup>之间的距离,所述C<sub>r</sub>′与C<sub>p</sub><sup>k</sup>之 间的距离为所述n对控制点间直线距离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最小的C<sub>p</sub><sup>k</sup>作为C<sub>r</sub>的粗略匹配曲线,其中,R代表旋转矩阵,t代表平移向量,k代表比例系数;S5:将S4得到的粗略匹配曲线集合<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2.GIF" wi="132" he="64" />中的所有曲线与C<sub>r</sub>进行精确匹配,将相似度最大的<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3.GIF" wi="59" he="64" />确定为最佳匹配曲线,匹配过程如下:将通过粗匹配过程得到的曲线集合<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4.GIF" wi="132" he="63" />中的一条记为曲线A,将C<sub>r</sub>记为曲线B;获取曲线A和B的外包络矩形,所述矩形端点坐标对为:(minX<sub>A</sub>,minY<sub>A</sub>),(maxX<sub>A</sub>,maxY<sub>A</sub>),(minX<sub>B</sub>,minY<sub>B</sub>)和(maxX<sub>B</sub>,maxY<sub>B</sub>);将B平移至与A的一端起点相同的位置,使坐标(minX<sub>A</sub>,minY<sub>A</sub>)和(minX<sub>B</sub>,minY<sub>B</sub>)点重合;从这一起点开始沿X方向在A的外包络矩形∪B的外包络矩形的范围内做间距为Δx平行于Y方向的扫描线;第i条扫描线ΔX<sub>i</sub>与A和B相交,将曲线A和B的差异距离表示为:ΔI<sub>i</sub>=|I<sub>Bi</sub>-L<sub>Ai</sub>|,其中L<sub>Ai</sub>和L<sub>Bi</sub>分别为曲线A和B到X轴的垂直距离;按以下公式计算A和B在i×Δx处的相似度:<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5.GIF" wi="966" he="189" />按以下公式进行统计计算,得出A和B的几何图形相似度:<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6.GIF" wi="1248" he="192" />其中M为扫描线的数量,Δx为扫描线的间隔值;S6:计算S5中最佳匹配曲线<img file="DEST_PATH_FSB00000701606700017.GIF" wi="85" he="77" />与C<sub>r</sub>上控制点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判断所述平均值是否在施工要求的误差范围内。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