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6.21
申请号 TW092107944 申请日期 2003.04.07
申请人 杨泰和 发明人 杨泰和
分类号 F28D15/00;F25B27/00 主分类号 F28D15/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为固态、液态、或气态自然蓄温体(101)之换流系统,该系统包括:--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104);--主动均热装置(102)设于自然蓄温体(101)中,与自然蓄温体形成均热作用;--主动调控体(103)界定为一调节空间;--至少一个传输管道(105)连接于置于自然蓄温体中之主动均热装置与主动调控体之间,及连接于主动均热装置与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之间供传输交换流体;--泵浦(106)供泵入及泵出主动调控体与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间之被动交换流体,被动交换流体并流经主动均热装置;系统之运作为藉泵浦之泵动交换流体,交换流体流经置于自然蓄温体之主动均热装置,以在主动调控体对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排出流体时,或在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对主动调控体输入流体时,藉由流体与所通过置于自然蓄温体中之主动均热装置间之相对温差,由主动均热装置作对流体吸热以使流体冷却或对流体放热以使流体加温;其特征在于传输管道(105)用以将被动交换流体从外部流体源(104)传输至主动调控体(103),及从主动调控体(103)传输至外部流体源(104),其中被动交换流体经由主动均热装置(102)吸热或释热。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至少一个传输管道(105)包含一个单管路用以从外部流体源(104)传输被动交换流体至主动调控体(103),再从主动调控体(103)传输至外部流体源(104),此单管路流经设置于自然蓄温体内之主动均热装置(10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流经单管路之被动交换流体为周期轮流变换流动方向。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至少一个传输管道(105)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管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管路,其至少一个第一管路用以从外部流体源(104)传输被动交换流体至主动调控体(103),其至少一个第二管路用以从主动调控体(103)传输被动交换流体至外部流体源(104),第一及第二管路皆通过置于自然蓄温体中之主动均热装置(10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第一及第二管路为周期轮流变换各别流动方向。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在第一管路之被动交换流体流向与在第二管路之被动交换流体实质上呈相反流动方向。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进一步包含一中继均热器(202),其中流体经传输管道(105)流经中继均热装置以及在置于自然蓄温体(101)之主动均热装置(102)和中继均热装置之间形成一封闭回路的传输管道,其中其流体流动方向包括固定或周期变换流动方向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为藉单一管道直接连接至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为藉单一管道间接连接至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为藉双管道直接连接至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为藉双管道间接连接至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自然蓄温体(101)具有较大相对安定之蓄温容量,包含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或海洋蓄温体。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为由良好热传导特性之材料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106)用以将被动交换流体直接泵入及排出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106)用以将被动交换流体经由中继均热器(202)泵入及排出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104)为自然界或人工处理之气体或液体流体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传输管道(105)为于该管道与自然蓄温体(101)间具有良好隔热结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106)为由电力或机力所驱动之流体泵。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进一步包括由有害流体过滤装置所构成之过滤装置(108),此过滤装置为设于流体吸入口或排出口。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进一步包括湿度调节装置或湿度处理结构(109)设于靠近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104),或靠近主动调控体(10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湿度调节装置或湿度处理结构(109)为由一湿度检测装置、一组排水泵或一设有排水孔之积水处理装结构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110)供控制被动交换流体之温度、流量及湿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106)用以周期性运作或逆转流向,以将被动交换流体泵入及排出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流经双管道之流体各呈不同流向被泵动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一管道持续地流入流体,另一管道持续地排出流体。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传输管道(105)为由封闭回路作被动交换流体之通路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为由两个分开之泵浦(106)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106)用以将被动交换流体泵入及排出主动调控体(103)所界定之调节空间,该系统进一步包括辅助泵浦(207)用以将被动交换流体泵入及排出主动均热装置(10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中泵浦为共构双路泵浦组(1006)用以经由个别之流体传输管道(105)同时将被动交换流体作不同方向之泵送,该共构双路泵浦组(1006)可轮流变换泵送方向,其中主动均热装置(102)设在两传输管道,以作为自然蓄温体(101)中之共构主动均热装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4或5项所述之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主动调控体(103)与外部被动交换流体源(104)两者或其中之一,包括由下列特定功能之空间或结构所构成,含:1)具固定建筑之空调体,如大楼、温室或公共活动建筑物等;或2)具有空调需求之空间,并在流体式自然蓄温母体移动之建构物,如船舰、作业浮台、水上建筑等;或3)供容纳气体或液体之露天体,如水池或山谷或盆地或沙漠等开放体者;或4)供容纳气体或液体之密闭容器,如储气或储液容器者;或5)各种制程或处理程序之设备者;或6)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之机具或家电设备者;或7)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之开放路面或机场跑道或水面航道者;或8)港口或湖泊或河流之水道表层与温差之深层者;或9)特定地质如沙漠与周边环境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藉自然蓄温母体作为热回收之换流系统,其包含一单一泵浦(106),此系统进一步包含一管路流向阀(400)以控制单一泵浦之流向。
地址 彰化县溪湖镇中兴八街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