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架之方法
摘要 一种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架之方法,系采用分段成型方式,即将自行车中之后上叉与座位支撑具连同部份上管及部份座管,以及后下叉与踏板支撑具连同部份下管及部份座管予以个别成型,再将后轮勾爪插入后上叉与后下叉之间而接着之,俾完成后三角组合。另将把手支撑具连同上管及下管,以及单独之座管予以个别叠层。叠层后尚未硬化之座管,把手支撑具与上管及下管之组合,连接于已硬化成型之后三角,其中上管、下管及座管形成一前三角。最后将前三角予以硬化,即完成整副车架之成型。
申请公布号 TW210310 申请公布日期 1993.08.01
申请号 TW082103397 申请日期 1993.04.28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余荣侯;吴笙隆;张瑞光;陈中屏;黄振隆
分类号 B29C43/10;B29C43/18;B62K19/02 主分类号 B29C43/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架之方法,其中该车 架包括位于把手支撑具及座 位支撑具间之上管,把手支撑具系用以支撑前叉总 成,座位支撑具系用以 支撑座位总成;位于把手支撑具及踏板支撑具间之 下管,踏板支撑具系用 以支撑踏板总成;位于踏板支撑具及座位支撑具间 之座管;一对自该座位 支撑具延伸之后上叉;及一对自该踏板支撑具延伸 之后下叉,该一对后上 叉与一对后下叉系以一对勾爪相连接;该方法包括 :(a)将预浸材料叠 层于座位支撑具模具,以形成该座位支撑具并连接 部份之上管,部份座管 及剖份后上叉,再取下该座位支撑具模具;将预浸 材料且层于后上叉模具 ,以形成该后上叉,再取下该后上叉模具;(b)连接该 后上叉及该座位 支撑具,形成后上叉与座位支撑具连同部份上管及 部份座管之第一组合; (c)将该第一组合置入一第一组母模具中硬化,再取 出该第一组合;( d)将预浸材料叠层于踏板支撑具模具,以形成该踏 板支撑具并连接部份 之下管、部份座管及部份后下叉,再取下该踏板支 撑具模具;将预浸材料 叠层于后下叉模具,以形成该后下叉,再取下该后 下叉模具;(e)连接 该后下叉及该踏板支撑具,形成后下叉与踏板支撑 具连同部份下管及部份 座管之第二组合;(f)将该第二组合置入一第二组母 模具中硬化,再取 出该第二组合;(R)将该对勾爪分别插入该第一组合 之后上叉及该第二 组合之后下叉而连接之,以概略形成一对后三角;(h )将预浸材料叠层 于把手支拉具模具,以形成该把手支撑具并连接上 管及下管,再取下该把 手支撑具;将预浸材料绕于一心模而叠成该座管, 再取下该心模;(i) 连接该座管、该把手支撑具、上管下管之组合,及 该对后三角,其中该上 管、下管及座管形成一前三角;及(j)将该所三角置 入一第三组母模具 而硬化之,即形成该车架。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各层预浸材 料系采用单一方向纤维或编织布纤维,且对应各管 轴向之纤维角度介于0 至45度之间;单一方向纤维及编织布之纤维种类系 采用碳纤维、玻璃 纤维及克维拉(KEVLARR)纤维,而预浸材料之树脂系采 用环氧树 脂。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座位支撑 具模具及踏板支撑具模具,各包括垂直相接之二基 座及插置于其上之三支 心模,该三支心模之对应位置分别与车架上管、座 管、后上叉以及下管、 座管、后下叉的空间位置相配合。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心模包括 一铝棒及色覆于其外壁之可分离式橡胶套,橡胶套 外径尺寸即是成品尺寸 扣除预浸材料厚度。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后上叉模 具及后下又模具,各包括一基座及插置于其上之二 心模,其对应位置分别 与车架后上叉及后下叉的空间位置相配合。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心模包括 一铝棒及色覆于其外壁之可分离式橡胶套,该橡胶 套外径尺寸即是成品尺 寸扣除预浸材料厚度。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把手支撑 具模具系包括一基座及插置于其上之二心模,该二 心模之对应位置与车架 上管、下管及把手支撑具空间位置相配合。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心模包括 一铝棒及色覆于其外壁之可分离式橡胶套,橡胶套 外径尺寸即是成品尺寸 扣除预浸材料厚度。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第一组母 模具及第二组母模具,各包括一左侧模及相应之右 侧模,以及一下模及相 应之上模。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第三组 母模具,包括一下模及相应之上模。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制造复合材料自行车 架之方法,其中该第一组 合、第二组合及前三角之硬化,包括将且层后之预 浸材料内置入至少一 气袋而予以充气,并加热各组母模具。图示简单说 明 图1系根据本发明之制造方法所制成 车架之立体图; 图2系一座位支撑具模具之剖面图, 该模具系用以叠层座位支撑具与部份上管 、部份座管及部份后上又; 图3系一后上叉模具之剖面图,该模 具系用以叠层后上叉; 图4系一立体图,显示后上叉与座位 支撑具连同部份上管及部份座管之组合, 放置于模具中之情形; 图5系一踏板支撑具模具之剖面图, 该模具系用以叠层踏板支撑具与部份之下 管、部份座管及部份后下叉; 图6系一后下叉模具之剖面图,该模 具系用以叠层后下叉; 图7系一立体图,显示后下叉与踏板 支撑具连同部份下管及部份座管之组合, 放置于模具中之情形; 图8系概略为一车架之后三角之立体 图; 图9系一把手支撑具模具之剖面图, 该模具系用以叠层把手支撑具、上管及下 管; 图10系一车架放置于下模具之平面图 ,并以局部剖面显示其内部放置之气袋; 图11系一种叠层形式之示意图;及 图12系另一种叠层形式之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四段一九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