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光机及其外壳
摘要 一种光机外壳,包含可相结合并供设置一光机模组于内的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以及设置于两壳件之间的一第一防尘结构及一第二防尘结构,第一防尘结构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壳件的第一凹部及一设置于第二壳件的第一凸部,第二防尘结构包括一第二凹部及一第二凸部,第二凹部及第二凸部其中一者设置于第一壳件,另一者设置于第二壳件,当两壳件相结合时,第一防尘结构及第二防尘结构的凹部与凸部相嵌合,藉以避免灰尘由两壳件间的缝隙进入光机外壳内。
申请公布号 TWM320695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0.11
申请号 TW096206910 申请日期 2007.04.30
申请人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维楚;田其錩
分类号 G03B21/00(2006.01) 主分类号 G03B21/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光机外壳,可供一光机模组容设于内,包含: 一第一壳件,包括一第一壳本体及一形成于该第一 壳本体周缘的第一壳缘部; 一第二壳件,包括一第二壳本体及一形成于该第二 壳本体周缘的第二壳缘部,该第一壳件和该第二壳 件可以该第一壳缘部和该第二壳缘部相接地相组 装,并供该光机模组容设于内; 一第一防尘结构,包括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一凸部, 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壳缘部,该 第一凸部形成于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壳缘部,该第 一壳件和该第二壳件相组装结合时,该第一凹部与 该第一凸部相嵌合;以及 一第二防尘结构,包括一第二凹部及一第二凸部, 该第二凹部与该第二凸部其中一者形成于该第一 壳件的该第一壳缘部,另一者形成于该第二壳件的 该第二壳缘部,该第一壳件和该第二壳件相组装结 合时,该第二凹部与该第二凸部相嵌合。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光机外壳,其中, 该第一壳缘部由该第一壳本体周缘往外径向延伸 形成,并且具有一壳缘顶面,该第一凹部沿该第一 壳缘部的该壳缘顶面外缘凹陷形成;该第二壳缘部 由该第二壳本体周缘往外径向延伸形成,并且具有 一壳缘底面,该第一凸部为一沿该第二壳缘部的该 壳缘底面外缘形成的外缘肋部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光机外壳,其中该 第二凸部为一沿该第一壳缘部的该壳缘顶面内缘 形成的外缘肋部,该第二凹部系沿该该第二壳缘部 的该壳缘底面内缘形成。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光机外壳,其中该 第二凸部为一形成于该第一壳缘部的该壳缘顶面 的肋部,该第二凹部为一由该第二壳缘部的该壳缘 底面凹陷而可与该第二凸部的该助部嵌合的凹槽 。 5.一种光机,包含: 一光机模组,包括一照明系统及一成像系统;以及 一光机外壳,包括 一第一壳件,包括一第一壳本体及一形成于该第一 壳本体周缘的第一壳缘部; 一第二壳件,包括一第二壳本体及一形成于该第二 壳本体周缘的第二壳缘部,该第一壳件和该第二壳 件可以该第一壳缘部和该第二壳缘部相接地相组 装,以供该光机模组容设于内; 一第一防尘结构,包括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一凸部, 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壳缘部,该 第一凸部形成于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壳缘部,该第 一壳件和该第二壳件相组装结合时,该第一凹部与 该第一凸部相嵌合;以及 一第二防尘结构,包括一第二凹部及一第二凸部, 该第二凹部与该第二凸部其中一者形成于该第一 壳件的该第一壳缘部,另一者形成于该第二壳件的 该第二壳缘部,该第一壳件和该第二壳件相组装结 合时,该第二凹部与该第二凸部相嵌合。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光机,其中,该第 一壳缘部由该第一壳本体周缘往外径向延伸形成, 并且具有一壳缘顶面,该第一凹部系沿该第一壳缘 部的该壳缘顶面外缘凹陷形成;该第二壳缘部由该 第二壳本体周缘往外径向延伸形成,并且具有一壳 缘底面,该第一凸部为一沿该第二壳缘部的该壳缘 底面外缘形成的外缘肋部。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光机,其中,该第 二凸部为一沿该第一壳缘部的该壳缘顶面内缘形 成的外缘肋部,该第二凹部系沿该第二壳缘部的该 壳缘底面内缘形成。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光机,其中,该第 二凸部为一形成于该第一壳缘部的该壳缘顶面的 肋部,该第二凹部为一由该第二壳缘部的该壳缘底 面凹陷而可供与该第二凸部的该肋部嵌合的凹槽 。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习知光机外壳之立体分解图。 图2是习知光机外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机外壳的立体分 解图。 图4是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二壳件的局部放 大图。 图5是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机外壳的局部剖 视图。 图6是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光机外壳的局部剖 视图。 图7是本创作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光机外壳的局部剖 视图。 图8是示例在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一光机模组立体 图。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路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