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纺丝框管体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纺丝框管体,尤其是用于纺织多数合成丝线者,该纺丝框管体具有一修长、中空六面体之形状,而由二侧壁(2,3)、一下壁(30)、一上壁(29)及二端壁(31)构成。该纺丝框管体包括若干设有朝下延伸纺丝帽(l8)之不泄压式纺丝头(17),各纺丝帽在一下支撑架(8)上排成一列。一上支撑架(4)安装有至少一个之多泵装置(12)。每一个多泵装置(12)系经由分配线路(14)连接至各纺丝头(17),而每一个多泵装置(12)设有一连接至上支撑架(4)之泵浦连接板(10)。每一条分配线路一方面系连接至该泵浦连接板(10),而另一方面系连接至该纺丝头(17),该等分配线路系与泵浦连接板(10)及纺丝头(17)一起形成一自撑式分配器装置,下支撑架(8)构成该纺丝框管体(l)下壁之至少一部份,而侧壁(2,3)系安装在该自撑式装置之下支撑架(8)上。这种配置允许吾人从里到外地组装该纺丝框管体,并因此以一较有利价格之方式生产之,其具有较多之纺丝头,且较容易测试。
申请公布号 TW387951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4.21
申请号 TW084110826 申请日期 1995.10.14
申请人 巴美公司 发明人 菲利克斯.赫威;弗里德罕.伊泰尔;沃夫根.舒曼
分类号 D01H7/00 主分类号 D01H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纺丝框管体,尤其是用于纺织多数合成丝线者,其框管体具有一修长、中空平行六面体之形状,而由二侧壁(2.3)、一下壁(30)、一上壁(29)、及二端板(31)所构成,并且包括:若干不泄压之纺丝头(17),其设有在一下支撑架(8)上排成一列之朝下纺丝帽(18);至少一多泵装置(12),其系排列在一上支撑架(4)上;分配路线(14),它们系连接各个多泵装置(12)至该等纺丝头(17);一泵浦连接板(10),其系连接至每一多泵装置(12)所提供之上支撑架(4);每一条分配路线(14)一方面连接至该泵浦连接板(10),而另一方面连接至该纺丝头(17),该等分配路线(14)与该泵浦连接板(10)及纺丝头(17)一起形成一自撑式分配器装置,并且至少该下支撑架(8)构成纺丝框管体(1)下壁之至少一部份,而侧壁(2.3)、端壁(31)、及上壁(29)系以所要之顺序彼此连接,并分别安装在该自撑式分配装置之上下支撑架(4.8)上。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纺丝框管体,其特征在于:该方丝框管体(1)之侧壁横面系构建成U形,其横向壁面分别构成该上下壁之一部分。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管框体,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4)之横截面系构建成U形,并以其侧壁(7)朝向上方,而侧壁(7)系焊接至侧壁(2,3)之横向壁面(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框管体,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撑架(8)之横截面系构建成U形,并且其侧壁(16)系以不泄压之方式连接至侧壁(2,3)之横向侧壁(6)。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框管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条分配线路(14)系以不泄压方式分别经由连接板伸出部分(20)焊接至该下支撑架(8)。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纺丝框管线,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撑架(8)为每一伸出部分(20)设有一壁凹,伸出部分(20)被插入该壁凹,并且每一伸出部分接连接至该连接板。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纺丝框管线,其特征在于:该伸出部分(20)与连接板(9)形成一结构装置。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框管线,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撑架(8)为一坚固之平行六面体,其以不泄压之方式连接至侧壁(2,3)之横向壁面(6),并且该六面体具有多个垂直孔,这些垂直孔延伸穿透该六面体及环绕着该纺丝头(17)。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纺丝框管线,其特征在于:该伸出部分(20)系未受限制地朝下延伸,并在其下部周边上有一螺纹/枪尖头或其它机构,用以可松开地连接每一纺丝头(17)。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框管线,其特征在于:该框管体设有数个多泵装置,它们系以隔开之关系排列在上支撑架(4)上;一条熔体供给路线(23)在一位置伸入该纺丝框管体,并且随后分成若干对应该泵浦数目之泵吸线路(26),每一条泵吸线路在该纺丝框管体(1)内延伸至该等泵浦连接板(10)之一,并且藉此连接至各个泵浦(12)。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纺丝框体管,其特征在于:包含该多泵装置(12)之该框管体(1)系为绝热设备。12.一种制造纺丝框管体之方法,该纺丝框管体系用于纺织多数合成丝线,而具有一修长、中空平行六面体之形状,其系由二侧壁(2.3)及一上壁(29)、一下壁(30)与端板(31)所构成,并且若有需要则可改装成适于接收一加热介质;该纺丝框管体之下壁(30)至少在纺丝框管体轴项之一列中安装着多数个不泄压之纺丝头(17),而各纺丝头具有朝下延伸之纺丝帽(18);该纺丝框管体之上壁最好在其轴向中心内,于若干纺丝帽上方安装着至少一个之多泵装置(12),其系经由一条熔体供给线路(23.25.26)连接至一挤出机,并经由弯曲但等长之熔体供给线路(14)连接至各纺丝头(17),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一方面将各熔体供给线路(14)连接至一泵浦连接板(10),并且另一方面将它们连接至一下支撑架(8),以形成一自撑式分配器装置;环绕该自撑式分配器装置以所要之顺序组装该纺丝框管体之各外壁(2.3.29.30.31),并将它们彼此焊接及焊接至该分配器装置。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各外壁(2.3.29.30.31)之组装系以下列各步骤之顺序产生:将侧壁(2.3)焊接至下支撑架(8);将泵浦连接板(10)插入设在上支撑架(4)内之孔中,尔后将其焊接至该上支撑架(4);把上支撑架(4)焊接至侧壁(2.3)之上缘;及在此焊接该等面对平板(31)。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好在组装该纺丝框管体各壁面之前测试该分配器装置之压力紧密性。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浦装置(12)系于纺丝框管体外侧安装至该泵浦连接板(10)上。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含有多泵装置(12)之纺丝框管体(1)最好以一外绝缘相实施绝热作用。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方法,该纺丝框管体(1)包括二列平行之纺丝头(17)、及二下支撑架(8)、以及二个分配器装置,每一个分配器装置起初系构建成具有一泵浦连接板(10),在此可用任何想要之方式实现下列各步骤,然而最好以下列之特定顺序:将该二下支撑架(8)焊接至一共用之下壁(30);把二分配器装置之泵浦连接板(10)焊接至一共用支撑架(4);将上支撑架(4)之纵向两端焊接至该二侧壁(2.3);以及在此焊接该二端板(31)。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系包含另一步骤是在组装各侧壁(2.3)后安装该上支撑架(4),这世界着将上支撑架放在各侧壁上并焊接至该处而达成。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系包含另一步骤是将上支撑架(4)之二自由边焊接至各盖板,以致与其他盖板一起形成该纺丝框管体之顶端。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是第一个实施例之概略横截面图;第二图是第二个实施例之概略横截面图;第三图是第三个实施例之概略横截面图;第四图是一分配器装置之正视图;第五图是第四图分配器装置左侧之侧视图;第六图是第四图分配器装置之上视图;第七图是一分配器装置另一个实施例之正视图;第八图是第七图分配器装置左侧之侧视图;第九图是第七图分配器装置之上视图;第十图显示一用于第三图纺丝框管体之分配器装置;第十一图显示第十图分配器装置之详细;第十二图显示一设有两列纺丝头之纺丝框管体进一步实施例;第十三图是沿着第十二图线A-A之局部剖视图;及第十四图是第十二图纺丝框管体之正视图。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