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水汽清硅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汽清硅法,涉及工业硅生产中的硅渣利用领域,该方法为:停炉后提升矿热炉内的三相电极,炉底硅渣中形成电极坑洞,采用炉底硅渣填满每个电极坑洞,冷却矿热炉,确定一个炉眼为硅液出口,在硅液出口下方放置液体硅收集运送装置,预备3~5根注水管,矿热炉冷却至400~500摄氏度时将每个注水管放入矿热炉内注水,在25~30分钟内注水8000~9000公斤,在炉底硅渣顶部出现翻腾的沸水时保留一根注水管注水,打开硅液出口,控制注水速度使炉底硅渣顶部保持有翻腾的沸水,液体硅流出20~30分钟后关闭注水管,收集液体硅,清理炉底硅渣。采用本发明不仅能够快速从炉底硅中分离出液体硅,而且能够低成本清理炉底硅渣。
申请公布号 CN10452872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510027125.8 申请日期 2015.01.20
申请人 邹祖康 发明人 邹祖康
分类号 C01B33/021(2006.01)I;C01B33/037(2006.01)I 主分类号 C01B33/021(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主权项 一种水汽清硅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停炉后,提升矿热炉(1)内部的每个三相电极(2),将每个三相电极(2)均提升至炉底硅渣(3)的表面以上和矿热炉(1)顶部开口以内,同时在矿热炉(1)内部的炉底硅渣(3)中形成与三相电极(2)数目相同的电极坑洞(5),然后采用已从其它矿热炉中清理出的炉底硅渣填满每个电极坑洞(5);B、自然冷却矿热炉(1)8~10小时,将矿热炉(1)冷却至400~500摄氏度,在冷却矿热炉(1)的过程中,确定一个炉眼作为用于流出炉底硅渣(3)内的液体硅的硅液出口(4),在硅液出口(4)的流出口下方放置一个用来装液体硅的液体硅收集运送装置,预备3~5根注水管(7),将每个注水管(7)的一端与供水设备连接,每个注水管(7)与供水设备的连接处设置有注水开关;C、待矿热炉(1)冷却至400~500摄氏度时,将每个注水管(7)的另一端分别从矿热炉(1)的不同方位放入矿热炉(1)的内部,注水管(7)偏离硅液出口(4)的距离均为1~2米;放置好注水管(7)后,打开每个注水开关,通过每个注水管(7)向矿热炉(1)内部注水,在25~30分钟内将8000~9000公斤的水注向炉底硅渣(3);在注水的同时,观察矿热炉(1)内部的炉底硅渣(3)顶部的低洼处是否有能够观察到的翻腾的沸水,当炉底硅渣(3)顶部的低洼处出现能够观察到的翻腾的沸水时,保留一根注水管(7)向矿热炉(1)的内部注水,关闭其余注水管(7);打开硅液出口(4),硅液开始从打开的硅液出口(4)快速流入液体硅收集运送装置的内部;D、继续保留一根注水管(7)向矿热炉(1)的内部注水,同时观察炉底硅渣(3)顶部的低洼处的沸水的翻腾状态,控制注水管(7)向矿热炉(1)内部注水的速度,使炉底硅渣(3)顶部的低洼处始终有能够观察到的翻腾的沸水,硅液从打开的硅液出口(4)流出20~30分钟后,关闭正在注水的注水管(7);当打开的硅液出口(4)不再有硅液流出时,转移液体硅收集运送装置,收集液体硅收集运送装置内的液体硅;E、将每个注水管(7)移出矿热炉(1),待炉底硅渣(3)冷却至室温至100摄氏度时,清理出矿热炉(1)内部的炉底硅渣(3)。
地址 365300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东华乡桥下村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