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培育功能型杜仲木耳的生产方法
摘要 一种培育功能型杜仲木耳的生产方法,是先采集培养基原料;再将培养基原料晒干至含水率8.0%~14.5%,分别粉碎成0.1mm~1.5mm的颗粒;三是配制培养基按照重量百分比取杜仲叶20%~60%,杜仲枝桠材20%~60%,杜仲籽粕1%~5%,紫苏籽粕2%~5%,金银花秸秆5%~10%,丹参3%~10%,阔叶材木屑5%~15%,蔗糖0.5%~1.5%混合后与水按重量比1:1.0~1∶1.5混匀;四是制备功能性营养液;五是将营养液在12小时内注入菌袋,每袋每次的量为0.20~1.2kg。本发明能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生产的杜仲木耳含有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等杜仲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活性成分。
申请公布号 CN10252393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04
申请号 CN201210029937.2 申请日期 2012.02.10
申请人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发明人 杜红岩;李芳东;黄文豪;梁臣;杜兰英;李钦;傅建敏;李福海;周道顺;许殿锋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代理人 杨妙琴
主权项 一种培育功能型杜仲木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集培养基原料:在每年2月1日~12月20日收集修剪下来的杜仲枝桠材,在4月20日~10月30日采摘杜仲叶,6月10日~8月15日采集金银花秸秆,7月1日~9月30日采集紫苏籽榨油后的紫苏籽粕并在1℃~10℃低温贮藏,8月20日~11月30日采集杜仲籽榨油后的杜仲籽粕并在1℃~10℃低温贮藏,11月1日~2月10日采集丹参;  第二步、粉碎培养基原料:将采集的杜仲叶、杜仲枝桠材、杜仲籽粕、紫苏籽粕、金银花秸秆和丹参晒干至含水率8.0%~14.5%,分别粉碎成0.1mm~1.5mm的颗粒为培养基原料; 第三步、配制培养基:将经过粉碎的培养基原料,按照重量百分计取杜仲叶20%~60%,杜仲枝桠材20%~60%,杜仲籽粕1%~5%,紫苏籽粕2%~5%,金银花秸秆5%~10%,丹参3%~10%,阔叶材木屑5%~15%,蔗糖0.5%~1.5%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将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0~1:1.5加水混均,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管理,出菇,采收;第四步、制备功能性营养液:在木耳采收前5~30天,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以杜仲叶30%~60%、杜仲枝桠材10%~20%、金银花秸秆10%~30%、丹参5%~15%、杜仲籽粕1%~5%和紫苏籽粕2%~10%为原料制备功能性营养液,其步骤如下:首先将各原料分别粉碎成0.1mm~0.5mm的颗粒,备用;然后取杜仲叶30%~60%、杜仲枝桠材10%~20%、金银花秸秆10%~30%和丹参5%~1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按照所有原料与水的重量比1:5~1:15计,先将混合物与水搅拌均匀,立即加热至100℃,继续煮沸30~9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20℃~40℃时再加入杜仲籽粕1%~5%和紫苏籽粕2%~10%,搅拌均匀后低温浸提2~10小时过滤,制为功能性营养液;第五步、在菌种栽培过程中需要补水时,将过滤后的功能性营养液在12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功能性营养液的量为0.20~1.2kg。
地址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