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能有效实现分离净化和增压的一体式处理装置,为降低煤层气集输成本、减小压降、解决煤粉难分离和气量波动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本发明在原动态旋流分离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的创新,实现在一段轴向距离尺寸内,多形成了一个内离心分离流场,混合介质可在其中进行第二次分离,进一步降低气相中微尘的含量,达到超净化的目的。同时,外驱动功的能量,通过叶轮叶片和上排分离管的转动,传递给介质,增加了其自身压力,满足对压降要求苛刻场合的需求。此外,由于维持离心力场强度的驱动转速,不会随气量的改变而变,因此该发明分离器具有很强的流量波动适应能力。
申请公布号 CN10414819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01
申请号 CN201410349105.8 申请日期 2014.07.18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胡大鹏;刘培启;邹久朋;傅小康;陈仕林
分类号 B04B5/00(2006.01)I;B04B15/00(2006.01)I 主分类号 B04B5/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梅洪玉
主权项 一种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包括上机体(12)、分离器主体(27)、主轴(18)、上排分离管(28)、连接端盖(22)、旋转叶轮(3)、轴承支架(13)、上轴承(17)、下轴承(19)、回流管(1)、粉尘收集腔(2)、上隔板(7)、中隔板(6)、下隔板(4)和旋转密封(23);主轴(18)带动旋转叶轮(3),产生离心分离流场和增压;其特征在于:上排分离管(28)固装到连接端盖(22)的外圆,而连接端盖(22)在内圆处固装于主轴(18),再将旋转叶轮(3)固装于上排分离管(28)的下端,使上排分离管(28)能够随主轴(18)并带动旋转叶轮(3)一同旋转;同时,在进料腔(26)和净化气出口腔(8)之间,又增设了一个二次分离收集腔(24),二次分离收集腔(24)的入口是上排分离管(28)的圆周侧向开口,即二次分离重组分出口(25),出口则是增设的回流管(1)的入口端,由该回流管(1)将二次分离重组分和一部分气体导入下面的粉尘收集腔(2)中;所述的二次分离收集腔(24)、进料腔(26)和净化气出口腔(8)是用上隔板(7)和中隔板(6)将分离器主体(27)上部的长筒空腔进行了二层隔断产生上下排列的共三个腔,上腔为净化气出口腔(8),中腔为二次分离收集腔(24),下腔为进料腔(26);上隔板(7)和中隔板(6)内圆壁面与旋转的上排分离管(28)外圆壁面的旋转缝隙之间,设置迷宫型或其他型式的旋转密封(23);上排分离管(28)的底端敞口,在底端外圆上固装旋转叶轮(3),上排分离管(28)的上端与连接端盖(22)的外圆固装,连接端盖(22)的内圆则固装于主轴(18);上排分离管(28)的侧向圆周,对称开有2~10个开口即二次分离重组分出口(25),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而在连接端盖(22)上,则对称开有2~10个开口即分离管净化气出口(21),其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扇形;在分离器主体(27)的壳内,旋转叶轮(3)的上部,固装下隔板(4),下隔板(4)的外圆直径与主体(27)的壳内壁直径相同,内圆直径为旋转叶轮(3)直径的1/3~2/3,下隔板(4)遮挡住旋转叶轮(3)上端的外部区域,使旋流增压后的介质不能回流。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