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浮力-重力自动循环并能获得超能量自动补偿-输出发电法
摘要 浮力-重力自动循环并能获得超能量自动补偿---输出发电法,涉及一种首创性的能够完全利用浮力-重力自身来获得超能量自动循环补偿---输出的发电方法。是在江河湖海水库和人造深水环境中由数十个以上浮力-重力缸体7、重力滑块8等组成的浮力-重力构件在循环链条16、17,围绕上、下大转轮18、21上按1-6的顺序转动,在1时下降排出空气,到2形成重力势能至3,在4时开始上升通过9、10、11管道从12、13空气容积仓中吸入空气开始形成浮力能,这两种能量通过19的动力牙轮和20的动力传输链条将动力传动到设备间26中的调速机24后再由发电机25发电,14是空气外通管道,15空气压力仓,22是桩柱架体,23是水上平台。
申请公布号 CN10416511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1.26
申请号 CN201310181933.0 申请日期 2013.05.16
申请人 张效琪 发明人 张效琪
分类号 F03B17/02(2006.01)I 主分类号 F03B17/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以浮力‑重力自动循环并能获得超能量自动补偿‑‑‑输出发电法,它包含有可以在广大的自然水域的江、河、湖、海、水库中以图1,图3的方式实施和各种人造深水条件如浮力水塔图2等条件中实施;并对各种不同的条件给予不同的具体设计.本设计中有两种浮力‑重力的空气容纳体的缸体结构,即密封滑动式浮力、重力缸体基本结构图4和风琴褶式浮力‑重力基本结构图5;因空气容纳体的不同,与其配套的重力滑块和重力块在各种浮力‑重力缸体的行进过程中的表现位置图1、图2、图3中的1‑2,4‑5,图4的3和9,图5的3和10和工作原理也不同;负责空气进、排的各种管道图1、图2、图3的9、10、11基本可以通用,还可以设计出其他很多类型;负责空气交换的中心空气容积仓体图1、图2、图3的12、13;以及中心空气容积仓与水上的通气管道图1、图2、图3的14基本可以通用,上、下大转轮图1、图2、图3的18、21可以有好多中形式;负责缸体连接的内链条和边链条图1、图2、图3的16、17的可用方式也很多,在这里只是个表现方式;还有本设计中能承担整体结构的支撑架体、桩柱、承重墙体图1、图2、图3的22,;承重平台图1、图2、图3的23,;保护性设施图1、图2、图3的26;以及在保护性建筑中的各种设备空气压力缸体图1、图2、图3的的15;,动力输出的图1、图2、图3的牙轮19动力输出链条图1、图2、图3的20;调速机、发电机图1、图2、图3的24、25,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本设计的浮力‑重力自动循环并能获得超能量自动补偿‑‑‑输出发电法可以在大自然中的的江、河、湖、海、水库以及人为建造的深水环境和浮力水塔中实施,只要按照要求进行改造能达到本设计的水深几十米至百米以上和水的广度在几百平方米到几百万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即可。在以上各种环境中用各种结构的刚性构件:如图1图3的桩柱架体,图2的深水高塔墙体,图1图2,图3的23水上平台,26保护结构等;支撑保护着各种柔体构件:图1图2图3的18,21大转轮,连接大转轮的16、17内连接链条和边连接链条,其动力部件就是核心设计的流体构件:图1、图2、图3的7,8浮力‑重力缸体,以及为其进、排气的图1、图2、图3的9、10、11几部分进、排气管道,还有为其储备空气的中心空气容积仓体图1、图2、图3的12、13和通往水面和压力空气仓的管道14和压力仓体15,按照图1、图2、图3的1、2、3、4、5、6、的顺序行进做功产生重力势能和浮力能经输出链条图1、图2、图3的动力输出牙轮19和动力输出链条20,将动力送往成果体现的调速机24,最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图1、图2、图3的25发电机上体现出来,实施发电任务。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仁集里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