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细鳞斜颌鲴、三角帆蚌、铜锈环棱螺协同控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鳞斜颌鲴、三角帆蚌、铜锈环棱螺协同控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它是专门针对水中氮、磷、COD和BOD5的指标满足一定要求的水域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本发明可以清理水体上、中、下层铜绿微囊藻及底层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通过捕捞三角帆蚌、铜锈环棱螺及细鳞斜颌鲴,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的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361320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3.05
申请号 CN201310658739.7 申请日期 2013.12.10
申请人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张毅敏;周创;高月香;汪龙眠;杨飞;刘海青;吴晗;车昱晓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蒋海军
主权项  细鳞斜颌鲴、三角帆蚌、铜锈环棱螺协同控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其步骤为:(a)选择富营养化水域,水中氮、磷、COD和BOD5的指标满足如下要求:0.7 mg/L<TN<1.3mg/L、0.05 mg/L<TP<0.09 mg/L、8 mg/L<COD<12 mg/L、5 mg/L<BOD5<8 mg/L,并且最大深度不超过3m,水流的流速为0~0.1m/s,水生藻类中铜绿微囊藻的质量比大于等于50%,水面上放置聚乙烯浮球(1),聚乙烯浮球(1)下方设有聚乙烯网袋(3),聚乙烯网袋(3)通过腈纶绳(2)与聚乙烯浮球(1)连接;(b)将单个重量为120g的三角帆蚌(4)装入直径为20cm的聚乙烯网袋(3)中,聚乙烯网袋(3)离聚乙烯浮球(1)的距离为30~50cm,三角帆蚌(4)的投放密度为2~4kg/m3;(c)分别向水体中投放0.2~0.4 kg/m3的细鳞斜颌鲴(5)和2~3 kg/m3的铜锈环棱螺(6),细鳞斜颌鲴(5)单尾重量5~6g,铜锈环棱螺(6)单个重量2.5~3.5g。
地址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