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现有产品限制了器件结构与电学特性的改善。本实用新型顺序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隐埋氧化层、p埋层区,p埋层区的顶部依次并排设置有金属栅极、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栅氧化层和n型轻掺杂漂移区,在n型轻掺杂漂移区顶部两侧分别嵌入第一p型阱区和n型缓冲区,第一p型阱区的顶部嵌入n型阴极区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n型缓冲区的顶部嵌入第二p型阱区和阳极短路点区,第二p型阱区顶部嵌入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器件单元顶部设置有第一场氧化层、第二场氧化层、阳极金属电极和阴极金属电极。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扩展电阻,改善了漂移区电导调制效应,降低了通态功耗,并明显改善器件的热特性。
申请公布号 CN202018966U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0.26
申请号 CN201120060225.8 申请日期 2011.03.10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张海鹏;齐瑞生;;赵伟立;刘怡新;吴倩倩;孔令军
分类号 H01L29/06(2006.01)I;H01L29/739(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29/06(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主权项 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隐埋氧化层(2)、p埋层区(3)、n型轻掺杂漂移区(4)、栅氧化层(5),其特征在于:隐埋氧化层(2)覆盖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p埋层区(3)覆盖在隐埋氧化层(2)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栅氧化层(5)并排设置在p埋层区(3)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栅氧化层(5)相接,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紧邻栅氧化层(5)设置,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的一侧相接;在n型轻掺杂漂移区(4)顶部两侧分别嵌入第一p型阱区(11)和n型缓冲区(17),第一p型阱区(11)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的另一侧相接;第一p型阱区(11)的顶部嵌入n型阴极区(10)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n型阴极区(10)的一侧与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相接,n型阴极区(10)的另一侧与栅氧化层(5)相接,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设置在n型阴极区(10)与n型缓冲区(17)之间; n型缓冲区(17)的顶部嵌入第二p型阱区(16)和阳极短路点区(15),第二p型阱区(16)和阳极短路点区(15)相接,第二p型阱区(16)设置在阳极短路点区(15)与第一p型阱区(11)之间;第二p型阱区(16)的顶部嵌入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与阳极短路点区(15)相接;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场氧化层(8‑1),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场氧化层(8‑2),阳极短路点区(15)的顶部设置有阳极金属电极(13);第一场氧化层(8‑1)覆盖了相邻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顶部、栅氧化层(5)的顶部,以及n型阴极区(10)顶部的一部分;第二场氧化层(8‑2)覆盖了相邻的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顶部的一部分、第一p型阱区(11)的顶部、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n型缓冲区(17)的顶部、第二p型阱区(16)的顶部,以及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顶部的一部分;阳极金属电极(13)覆盖了相邻的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顶部的一部分,以及阳极短路点区(15)的顶部;阴极金属电极(9)覆盖了相邻的n型阴极区(10)顶部的一部分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顶部的一部分,并且分别与第一场氧化层(8‑1)和第二场氧化层(8‑2)相接;金属栅极(7)紧邻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设置,并与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另一侧、以及栅氧化层(5)和第一场氧化层(8‑1)相接。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