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多层型之聚合物性反射体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包括至少二种可热变形且能够被制作成薄膜、薄片以及多种零件而同时维持一均一反射外观的多层、反射性聚合体。此反射聚合体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具有一足够层数之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的不同聚合材料,如此使得至少30%入射于物体之光可被反射。一部分之层具有0.09与0.45μm之间的光学厚度,其余层具有不大于0.09μm或不小于0.45μm之光学厚度。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在折射指数上相差至少约0.03。反射体可被制作成薄片,镜子,非侵蚀金属外观物件与零件,反射器和反射透镜。
申请公布号 TW212226 申请公布日期 1993.09.01
申请号 TW080109865 申请日期 1991.12.17
申请人 陶氏化学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瓦特J.舒兰克;约翰A.威利
分类号 B32B27/08;G02B5/08 主分类号 B32B27/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聚合材料之反射聚合 物体,此聚合物体包括一足 够数目之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层,使得该物体之 入射光有30%至10 0%被反射,该等层之一部分具有一0﹒09与0﹒45m之 间之光学 厚度,其余之层具有不大于0﹒09m或不小于0﹒45 m之光学厚 度,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在折射指数上相差 0﹒03或0﹒03以 上,且其中由该物体所反射之光的孟塞尔色品饱和 値为/0至/3。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在该 等具有0﹒09和0﹒4 5m之间之光学厚度层之横断面上有一光学厚度 梯度。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第 一聚合材料为聚碳酸脂, 该第二聚合材料为聚偏氟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之掺合物。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第 一聚合材料为聚苯乙烯且 该第二聚合材料为乙烯和至少一不饱和单羧酸之 一共聚物。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第 一聚合材料为聚苯乙烯且 该第二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第 一聚合材料为聚碳酸酯且 该第二聚合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聚 合物将系呈一具有二主要 外表面之形式。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物 体在其一主要表面上包括 有一保护皮层。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等 具有一在0﹒09与0﹒ 45之间之光学厚度之层的部分包括一对第一和第 二聚合物,且该等具有 一不大于0﹒09m或不小于0﹒45m之光学厚度之 层包括一对不 同的第一和第二聚合物。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等 具有一光学厚度在0﹒ 09与0﹒45之间之层的部分位于该物体之一外表面 中,且该等具有 不大于0﹒09m或不小于0﹒45m之光学厚度之层 的部分位于 其他外表面中。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具有 一不大于0﹒09m 或不小于0﹒45m之光学厚度之层的部分位于该物 体之外表面,且 该等光学厚度在0﹒09与0﹒45m之间之层的部分位 于物体内部 。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等 具有一在0﹒09与0 ﹒45m之间之光学厚度之层的部分位于该物体之 外表面,且具有不 大于0﹒09m或不小于0﹒45m之光学厚度之层的 部分位于该 物体内部。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包括 一具色素层。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物 体包括一具色素层。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聚合体,其中该物 体为一可各向异性反射 光之双折射光偏振器,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 之折射指数在偏振器 之一平面上相差0﹒03或0﹒03以上。 16﹒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异聚合材料之相异聚 合物体,此物体包括一足够 数目之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层,俾使该物体之入 射光有30%至10 0%被反射,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之折射指数 相差0﹒03或0 ﹒03以上,且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聚合材料之该等层 具有之光学厚度使 得Pf≦0﹒5,其中Pf=(A─B)/B,且其中Pf为视觉感知 系数,A为该聚合物体之峰値反射率,且B为该聚合物 体之基线反射率 。图示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一绘示一依据实例2所制成 之光学薄膜之反射率的图表。 第2图为一绘示位于一堆有空气界面 之玻璃片以模拟依据实施例2之光学厚层 。 第3图为一本发明之多层聚合反射体 之二组分概要横断面图,其中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反射指数'nl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第4图为一在其二外表面上有一聚合 物'C '之保护皮层的多层聚合反射体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 第5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薄层位于外表面之一者上且 光学厚/极薄层系位于另一外表面上; 第6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薄层位于层合物之内部且光 学厚/极薄层系位于二外表面上; 第7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厚/极薄层位于层合物之内 部且光学薄层位于二外表面上; 第8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其中 有一含色素层在物体之一外表面上; 第9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薄层位于一外表面上,光学 厚/极薄层位于物体内部,且有一含色素 层在物体之另一外表面上; 第10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厚/极薄层位于一外表面上 ,光学薄层位于物体内部,且有一含色素 层在另一外表面上; 第11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1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厚/极薄层位于物体之二外 表面上,且有一含色素层位于物体之内部 ,光学薄层位于含色素层之两侧;以及 第12图亦为一本发明多层反射体之二 组分之概要横断面图,其中该第一聚合物 'A '具有一折射指数'nl '且第二聚 合物'B '具有一折射指数'n2 '诸层 排列成使光学薄层位于物体之二外表面上 ,且有一含色素层位于物体之内部,光学 厚/极薄层位于含色素层之两侧。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