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螳螂的人工饲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螳螂的人工饲养方法,涉及特种养殖技术领域,在9月至第二年2月开始采卵,卵块静置于食盐水面之上3-15mm,不与食盐水接触,将温度保持在22℃进行孵化;将孵出的螳螂幼虫转移至网箱内养殖,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螳螂幼虫专用饲料,保持采食区不缺料;3龄后的螳螂若虫食量较大,每日早晚向网格内的采食区投放螳螂成虫专用饲料,保持采食区不缺料,直到螳螂长成成虫。本发明采用的是网箱对螳螂进行驯化养殖,通过对网箱的隔离,减少螳螂之间相互厮杀,在人工养殖的不同阶段,投喂不同的配合饲料,养殖成活率高;尤其是在幼虫阶段,通过对幼虫专用饲料的科学搭配,解决了螳螂幼虫阶段必须使用活虫养殖的难题。
申请公布号 CN10487208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9.02
申请号 CN201510305882.7 申请日期 2015.06.05
申请人 袁玥 发明人 袁玥
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代理人 鞠翔
主权项 一种螳螂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9月至第二年2月开始采卵,采卵时,选择卵块大,表面保护层较厚,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口、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许食盐水的玻璃容器中,卵块静置于食盐水面之上3‑15mm,不与食盐水接触,将温度保持在22℃进行孵化,所述食盐水的配制浓度为100g的纯水中溶解1.5g食盐;b、将孵出的螳螂幼虫转移至网箱内养殖,网箱内设置有格栅,通过格栅将网箱内分隔成10cm*10cm的网格,每个网格内养殖4‑8只螳螂幼虫,网格内放置若干根柳条或藤条,供螳螂幼虫栖息,并用于阻挡螳螂幼虫之间发生厮杀,在网格的四角处分别设置采食区,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螳螂幼虫专用饲料,保持采食区不缺料,并每两天彻底清理采食区的剩余饲料,重新投放新鲜饲料,该螳螂幼虫专用饲料适用于饲养3龄前的螳螂幼虫;所述螳螂幼虫专用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水130份,鸡杂35份、猪血15份、黄粉虫干粉20份、蟑螂粉25份、牛肉膏5份、蜂蜜25份、猕猴桃浓缩汁3份、青苹果浓缩汁3份、奶酪5份、山药粉3份、魔芋粉6份、鱼腥草粉8份、琼脂20份、维生素B10.1份、维生素B20.1份、烟酸0.15份、铬酵母0.1份、微晶纤维素0.2份、硬脂酸镁0.12份、二氧化硅0.15份、滑石粉0.3份、甘草粉3份;c、3龄后的螳螂若虫食量较大,每个网格内的养殖数量减少至2‑4只,每日早晚向网格内的采食区投放螳螂成虫专用饲料,保持采食区不缺料,并每两天彻底清理采食区的剩余饲料,重新投放新鲜饲料,直到螳螂长成成虫;所述螳螂成虫专用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水130份,鸡杂35份、猪血15份、黄粉虫干粉20份、蟑螂粉25份、牛肉膏5份、蔗糖20份、奶酪5份、山药粉3份、南瓜粉6份、琼脂20份、维生素B10.1份、维生素B20.1份、烟酸0.15份、铬酵母0.1份、微晶纤维素0.2份、硬脂酸镁0.12份、二氧化硅0.15份、滑石粉0.3份、甘草粉3份;螳螂人工养殖环境温度保持在22‑35℃,每天光照250瓦红外线,并利用红外线取暖,另外加照紫外线,紫外线每日照射2‑3小时,若昼夜温差不大于5℃。
地址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青山社区法院组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