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酒糟经粉碎后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份均匀混合后制成河蟹养殖培养基用于培养底栖饵料生物和水草;所培养的饵料生物可替代50%以上人工饲料,使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高品质的底栖饵料生物可以为河蟹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来源,使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生产出的优质水产品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养殖风险。
申请公布号 CN10255087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0.09
申请号 CN201210032231.1 申请日期 2012.02.14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发明人 周鑫;赵朝阳;徐增洪;水燕
分类号 A23K1/18(2006.01)I;C05G3/00(2006.01)I;A01G31/00(2006.01)I;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23K1/18(2006.01)I
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
主权项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A: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的制备:(1)取豆粕5份、玉米5份、麸皮10份、米糠10份、酒糟20份、腐植酸钠2份、凹凸棒土2份、沸石粉6份、纤维素5份、生物有机肥5份及有机质30份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2)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6-12小时,或用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30℃,使培养基的水分降低至15%-20%;(3)用塑料编织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进行包装;B、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的使用: (1)、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2月份将300-2000千克/亩培养基平铺于池底,用农用旋耕机搅拌至深度为10-30厘米的底泥中,或在养殖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20-120厘米处开挖宽为10-40厘米,深为5-30厘米的槽沟,加入50-500千克/亩培养基后用土覆盖,所述培养基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及增殖水草;(2)、注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河水10-30厘米,7-10天后种植水草,水草覆盖率为40%-80%;(3)、在养殖池塘一侧开挖一条宽3-15米,深0.3-1.0米,长度等于池塘长度的水沟,水沟用于暂养河蟹,暂养时间为20-100天,暂养期间每天投喂2次颗粒饲料或小杂鱼、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麦,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1%-5%;为防止暂养期河蟹逃逸,在水沟四周设置防逃围栏;所述防逃围栏是由网片和竹桩组成,网片上端缝有宽25-30厘米的铝箔;(4)、暂养期结束后撤除围栏,使河蟹的养殖空间由水沟扩大至池塘,此时河蟹的主要饵料来源于池底的底栖生物和水草,人工饲料仅作为辅助饲料,投喂量控制在河蟹体重的1%-3%;所述养殖池塘内每20亩设置2.2-3.0千瓦微孔增氧机一台,以确保水底溶解氧含量为2-4mg/l。
地址 21408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滨湖街道山水东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