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将液体喷出之容器
摘要 一种容纳被喷出液体之容器,包含了一用以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让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用以分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该隔件被提供具有一周围环境导入通路,以供将周围环境自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导入该液体容纳室内,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形成一毛细管力产生部份;其中,由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所产生之毛细管力,可满足下式:H<h<Hs-Hp-δh其中,h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Φ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δPc/Φg,其中,δPc系该产生之毛细管力;H系为在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与包含有一射出出口的液体射出头平面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s系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Φ 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s=δPs/Φg,其中,δ Ps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Hp系为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之气体一液体界面与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之间的位落差差异;δh系为一落差损失,其经由将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与通过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液体供应开口之间的压力损失,除以该密度Φ与重力加速度g(该δ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δh=δPe/Φg,其中,δPe系为该压力损失。
申请公布号 TW372219 申请公布日期 1999.10.21
申请号 TW086117014 申请日期 1997.11.14
申请人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宇田川健太;岸田创;佐藤理;土井健;中岛一浩
分类号 B41J2/01 主分类号 B41J2/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主权项 1.一种容纳将被喷出之液体的容器,包含:一用以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该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用以分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该隔件被提供具有一周围环境导入通路,以供将周围环境自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导入该液体容纳室内,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形成一毛细管力产生部份;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所产生之毛细管力,可满足下式:H<h≦Hs-Hp-h其中,h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c/g,其中,Pc系该产生之毛细管力;H系为在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与包含有一射出出口的液体射出头平面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s系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s=Ps/g,其中,Ps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Hp系为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之气体-液体界面与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系为一落差损失,其经由将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与通过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液体供应开口之间的压力损失,除以该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e/g,其中,Pe系为该压力损失。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具有一周边长度L及一横剖面区域S,且该h系由下列所表示:h=L/S/gxcos其中,为该液体之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且为该液体之一接触角度。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的毛细管力,系位于可使用于该射出头之不同种类与颜色之液体的最小及最大毛细管力之间。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被提供在该容器之一底部部份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系与该液体射出头为整体形成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相关于该液体射出头系为可脱离的装配的。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在该气体-液体交换之后,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末端维持与该周围环境的流体连通。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在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至少一顶部末端,系开启向且接触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且其一底部末端,系与该流体连通通路为流体连通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容器,其中,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具有组成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的一第二通路,及具有大于该第二通路之横剖面区域的横剖面区域之一第一通路。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容器,其中,提供了多数的至少该种第二通路。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容器,其中,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系为一槽的形式,且其之一开启部份系由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所封闭。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槽系与延伸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之纵向方向内之一槽为流体连通的。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容器,其中,该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系个别的为一周围环境导入槽及一毛细管力产生槽的形式,其开启部份系由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所封闭。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一矩形区段,且其具有0.20-0.40mm0.20-0.40mm的宽度深度。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2-10mm的长度。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一梯形区段。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三角形形态区段。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之至少一部份系具有一半圆形区段。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被提供具有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接触之一压入-接触组件。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内之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高度,系不少于40mm。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内之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上方形成有一空气缓冲室,该空气缓冲室系与该空气排气口为流体连通的,且其中,该空气缓冲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的容积比,系为1/5-1/8。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之容积比为1:1至5:3。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系为液体吸收泡沫聚醯胺树脂材料。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系为聚丙烯制成的毡。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流体连通通路具有之宽度,系小于该隔件的底部部份之宽度。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周边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水平,系高于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末端10-30mm。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在该流体连通通路及该射出液体供应口之间的距离为10-50mm。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系被压入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且当该液体容器未与该液体射出头连接时,其进入距离为0.5-2mm,且当其为连接的时,为1.0-3.0mm。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容纳有将被供应至该液体射出头的该液体。30.一种容纳将被喷出之液体的容器,包含:一用以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该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用以分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该隔件被提供具有一周围环境导入通路,以供将周围环境自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导入该液体容纳室内,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形成一毛细管力产生部份;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所产生之毛细管力,可满足下式:H+hm<h≦Hs-Hp-h其中,h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c/g,其中,Pc系该产生之毛细管力;H系为在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与包含有一射出出口的液体射出头平面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s系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s=Ps/g,其中,Ps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Hp系为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之气体-液体界面与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系为一落差损失,其经由将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与通过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液体供应开口之间的压力损失,除以该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e/g,其中,Pe系为该压力损失。其中,hm系一设计限度毛细管力除以该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m=Pm/g,其中,Pm系一设计限度毛细管力。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具有一周边长度L及一横剖面区域S,且该h系由下列所表示:h=L/S/gxcos其中,L为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之周边长度(cm);S为横剖面区域(cm2);为该墨水之表面张力(dyn/cm);为接触角度;为密度(g/cm3);且g为重力加速度(980/S2)。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的毛细管力,系位于可使用于该射出头之不同种类与颜色之液体的最小及最大毛细管力之间。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被提供在该容器之一底部部份处。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系与该液体射出头为整体形成的。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相关于该液体射出头系为可脱离的装置的。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在该气体-液体交换之后,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末端维持与该周围环境的流体连通。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在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至少一顶部末端,系开启向且接触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且其一底部末端,系与该流体连通通路为流体连通的。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容器,其中,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具有组成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的一第二通路,及具有大于该第二通路之横剖面区域的横剖面区域之一第一通路。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容器,其中,提供了多数的至少该种第二通路。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容器,其中,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系为一槽的形式,且其之一开启部份系由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所封闭。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槽系与延伸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之纵向方向内之一槽为流体连通的。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容器,其中,该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系个别的为一周围环境导入槽及一毛细管力产生槽的形式,其开启部份系由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所封闭。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一矩形区域,且其具有0.20-0.40mm0.20-0.40mm的宽度深度。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2-10mm的长度。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一梯形区段。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具有三角形形态区段。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容器,其中,该毛细管力产生槽之至少一部份系具有半圆形区段。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被提供具有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接触之压入-接触组件。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内之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高度,系不少于40mm。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内之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上方形成有一空气缓冲室,该空气缓冲室系与该空气排气口为流体连通的,且其中,该空气缓冲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的容积比,系为1/5-1/8。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之容积比为1:1至5:3。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为液体吸收泡沫聚醯胺树脂材料。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8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系为聚丙烯制成的毡。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流体连通通路具有之宽度,系小于该隔件的底部部份之宽度。5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周边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水平,系高于该周围环境导入通路的顶部末端10-30mm。5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在该流体连通通路及该射出液体供应口之间的距离为10-50mm。5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8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系被压入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且当该液体容器未与该液体射出头连接时,其进入距离为0.5-2mm,且当其为连接的时,为1.0-3.0mm。5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容纳有将被供应至该液体射出头的该液体。59.一种容纳将被喷出之液体的容器,包含:一用以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该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用以分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其中,该隔件具有一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于其内;一压入-接触组件被提供在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的底部侧边处之该液体供应开口内,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顶部末端表面,系接触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其中,自该流体连通通路至最接近于该流体连通通路的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部份的距离11,可满足下式:11<(Hs-Hpa-h)/h其中,h为一邻近该流体连通通路的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压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ca/g,其中,Pca系接近该流体连通通路的压力;Hs系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s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s=Ps/g,其中,Ps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Hp系为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之气体-液体界面与邻近该流体连通通路之区域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系为一落差损失,其经由将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与通过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液体供应开口之间的压力损失,除以该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e/g,其中,Pe系为该压力损失。6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9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底部末端表面,系在该容器之内部底部表面之外。6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9项之容器,其中,环绕该液体供应开口,提供一阶式部份,自该容器之内部底部表面而向内的突起。6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9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系形成在一液体供应圆筒内,该液体供应圆筒系自该容器的底部壁之外部表面而向外的形成。6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9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容纳了将被供应至该喷墨头之液体。64.一种容纳将被喷出之液体的容器,包含:一用以内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该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用以分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与该液体容纳室,该隔件被提供具有一周围环境导入通路,以供将周围环境自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导入该液体容纳室内,且于该隔件壁内提供一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一压入-接触组件被提供在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的底部侧边处之该液体供应开口内,且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顶部末端表面系接触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其中,自该流体连通通路至最接近于该流体连通通路的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部份的距离11,可满足下式:11<(Hs-Hp-h)/h其中,h为一邻近该流体连通通路的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压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c/g,其中,Pc为接近该流体连通通路的压力;Hs系为一毛细管力,其经由将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除以该被喷出液体之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s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s=Ps/g,其中,Ps系该负压力产生组件产生之毛细管力;Hp系为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内之气体-液体界面与邻近该流体连通通路之区域之间的位落差差异;h系为一落差损失,其经由将在该流体连通通路与通过该负压力产生组件的液体供应开口之间的压力损失,除以该密度与重力加速度g(该h之尺寸为长度)之相乘数而界定,即为,h=Pe/g,其中,Pe系为该压力损失。6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容器,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底部末端表面,系在该容器之内部底部表面之外。6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容器,其中,环绕该液体供应开口,提供一阶式部份,自该容器之内部底部表面而向内的突起。6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容器,其中,该液体供应开口系形成在一液体供应圆筒内,该液体供应圆筒系自该容器的底部壁之外部表面而向外的形成。6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容器,其中,该容器容纳了将被供应至该喷墨头之液体。69.一种容纳将被喷出之液体的容器,包含:一用以容纳一负压力产生组件之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被提供具有供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之空气排气口,及供将该液体供应至一液体射出头的液体供应部份,一液体容纳室,实质上为密封地封闭的,除了一流体连通通路之外,经由该通路,该液体容纳室与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为流体连通的;一隔件,自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之该流体连通通路而向上延伸;一压入-接触组件被提供在负压力产生组件容纳室的底部侧边处之该液体供应开口内,且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顶部末端表面系接触该负压力产生组件,其中,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底部末端表面,系在该容器之内部底部表面之外,其中,自该流体连通通路至最接近该流体连通通路的该压入-接触组件之一部份的距离11,可满足下式:5mm≦11≦60mm7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5项之容器,其中,可满足10mm≦11≦50mm。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一透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一墨水容器及一整体的落差形态容器外壳,其中,(A)显示在装配前的状态,且(B)显示在装配后的状态。第二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一墨水容器。第三图系一透视图,显示示于第二图中之该墨水容器的主要部份。第四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进一步的实施例之一墨水容器的主要部份。第五图系一剖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墨水容器之作业。第六图系一图表,显示依据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墨水容器内,相关于墨水消耗量的在包含该喷墨头之射出出口处之所产生的负压力之改变。第七图系一剖视图(A),显示示于第二图中之墨水容器的主要部份,及一前视图(B),显示该隔件。第八图系一剖视图(A),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之容器,及一前视图(B),显示依据一进一步实施例的一隔件。第九图系一剖视图(A),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之容器,及一前视图(B),显示一隔件。第十图系一透视图(A),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之隔件,其剖视图(B),与其前视图(C)。第十一图系一透视图(A),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之隔件,其前视图(B),与其剖视图(C),及一剖视图(D),显示依据一进一步实施例的隔件。第十二图系一剖视图,显示具有毛细管力产生部份(A)至(E)的多数之隔件的实施例。第十三图系一透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墨水容器。第十四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墨水容器,其中,显示出该吸收材料的毛细管力Hs。第十五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墨水容器,其中,显示了在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与在吸收材料内的气体-液体界面LL之间的静落差差异Hp及在气体-液体交换时,该吸收材料的压力损失h。第十六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墨水容器,其中,显示了在该毛细管力产生部份与在吸一吸收材料内的气体-液体界面LL之间的静落差差异Hp,及在气体-液体交换时,该吸收材料的压力损失h。第十七图系一示意图,显示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的参数。第十八图系一示意图,显示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的参数。第十九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供射出液体用之一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份。第二十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供射出液体用之一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份。第二十一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之一进一步实施例的供将被射出之液体使用之一液体容器。第二十二图系一剖视图,显示供射出液体用之一传统的液体容器。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