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动机通风之改良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17517 申请公布日期 1989.08.21
申请号 TW078200320 申请日期 1988.04.21
申请人 磁石公司 发明人 大卫.迪.派克生;吉贝特.提.拉特
分类号 H02K9/04 主分类号 H02K9/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个改良型气流通路结构,用以冷却户外防滴型旋转电动机,其构造包含一个全密闭轴承托架,其特点为:其中没有进气口;架置于该轴承托架上并与其轴向分离之机架构件,该托架形成径向开口 ;以及一个轴向突出气流环,其沿径向由径向开口突出并固定于该轴承托架与该机架构件之集合体以接受外面冷却空气至该电动机内部。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该气流环在该轴承托架与该机架构件间之径向开口以足够防上垂直溶下液体渗入电动机中之长度相重叠。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该径向开口延伸至该机架构件周边之大部分。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该通路另包含通常轴向而以径向朝向该气流环之开口以及该径向开口之上游。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结构,其中该轴承托架系安装在该轴承托架与机架与架构件间之轴向垫片所分开之机架构件上。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结构,其中,该径向开口之第一部分系由该轴承托架上之对置平面与由垫片轴向隔离之该机架构件所形成。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结构,其中,该径向开口之第一部分通常为由垫片分段之弓形开口。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该电动机具有旋转组件,而该径向之开口另包合向内径方向并与第一部分串联之第二部分,其输送由装设于旋转级件之一的风扇所推进之冷却空气。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结构,其中,该旋转件为转子。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结构,其中,该旋转组件为机轴。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结构,其中,径向开口乏第二部分另由该轴承托架及一个空气转向装置之径向分隔表面所形成。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结构,其中,该空气转向装置为一个环状部分(tor-oidal section)。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另包含一第二全密闭之轴承托架,以及一个与该第二轴承托架配合之改良进气路构造,含有一个进气环,该进气环位于与该第二轴承托架之外径向隔离且与之轴向重叠之机架构件之一第二轴向末端,以形成一个轴向进气口(airinletaperture) 以供外界冷却空气进入该电动机之内部。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图第13项之结构,其中,该空气进气口延伸至轴承托架周围百分之五十以上。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结构,其边包含一个轴行放置于该机架构件与一个轴承托架之间之分段装置所形成之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位于该进气环径向内部与该进气口之下游。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结构,其中,该分段装置(spacingmeans)包含多个位于该机架椭件与该轴承托架周围之轴承托架之间轴向位置之架置轮壳(mountingbosses)。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图第1项之结构,用于户外防滴型旋转电动机之双头通风,进而包含:a一环第二轴向突出之圈,自该第一轴向突出气流环而于机架构件之一相对轴向端形成马达机架构件之一轴向延伸;以及b一第二全密闭轴承托架:i)配置于机架椭件之轴向一端,且ii)该第二环中径向隔开以形成一第二轴向进气门以供外面冷却空气流过进入电动机内部之通路。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结构,其中,每一个轴承托架皆系于环内以轴向与机架构件隔离以便在该轴向开口向部形成径向开口。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结构,其中,该轴向开口中至少有一个为进气开口。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结构,其中,该径向开口系再由一对空气转向装置之轴向隔离之表面与该轴承托架之内部所形成。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结构,其中,该机包合一根架置于该轴承托架上旋转之机轴,而该径向开口导引进入冷却空气至一座被架置在该轴上旋转之风扇。图示简单说明:图1A为习知结构轴承托架之剖面端视图。图1B为习知结构之侧面图,图1C为图1B之机架构件剖面图,图2A为本创乍之具体例之部分切开图,图2B为图2A机架构件之端面图,图2C为图2A机架构件直通剖面图,图3为旋转电动机之另一种具体例之一部分切开图,图4为位于更深之另一种具体例之部分剖面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