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浓度沥青废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沥青废水处理方法和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微电解反应沉淀池、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曝气池和砂滤池;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合搅拌区和沉淀区,微电解反应沉淀池包括进水干管、微电解填料筒、辐射式布水管、溢水堰和出水管,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包括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废水经调节池调节水量和pH值,然后进入混凝沉淀池与混凝剂混合反应,在微电解反应沉淀池里污染物被氧化分解,废水再进入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曝气池进行缺氧、厌氧和好氧反应,经过滤后达标排放;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具有非常好的处理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444583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11
申请号 CN201410828538.1 申请日期 2014.12.26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李旦;方慧;邱立伟;陈艳秋;黄利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高浓度沥青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调节池、混凝沉淀池(2)、微电解反应沉淀池(3)、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4)、曝气池(5)和砂滤池;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进水管、pH值测控装置和出水管,用于调节沥青废水的pH值、水质和水量;所述的混凝沉淀池(2)包括混合搅拌区(2‑1)和沉淀区(2‑2),混合搅拌区底部设有废水进水管(2‑3),中上部设有药液添加系统(2‑4),在搅拌区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2‑5);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2‑6),该挡板与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2‑7),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混凝沉淀池溢水堰(2‑8),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混凝沉淀池沉淀物排放阀(2‑9);所述的微电解反应沉淀池包括进水干管(3‑1)、微电解填料筒(3‑2)、内置于微电解填料筒内的辐射式布水管(3‑3)、微电解反应沉淀池溢水堰(3‑4)和出水管;所述的微电解填料筒(3‑2)由不锈钢制成,微电解填料筒(3‑2)内设置有辐射式布水管(3‑3),辐射式布水管位于微电解填料筒内中央,布水管周围填充微电解填料(3‑5),辐射式布水管(3‑3)连接进水干管(3‑1),微电解填料筒和布水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所述的微电解反应沉淀池(3)上部外侧设有微电解反应沉淀池溢水堰(3‑4),所述的溢水堰与出水管相连;微电解反应沉淀池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最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3‑6);所述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4)包括通过挡流板(4‑1)分隔成的兼氧段(4‑2)、缺氧段(4‑3)和厌氧段(4‑4),所述兼氧段(4‑2)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进水管(4‑5),兼氧段(4‑2)末端与缺氧段(4‑3)首端连通,缺氧段(4‑3)末端与厌氧段(4‑4)首端连通,厌氧段(4‑4)末端设有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4‑6)和溢水堰(4‑7),溢水堰(4‑7)连接出水管,厌氧段(4‑4)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污泥排放阀(4‑8);所述隔板式缺氧厌氧反应池(4)的上盖(4‑9)上设有甲烷气集气管(4‑10);所述曝气池(5)内中下部设置曝气池进水管(5‑1),所述进水管(5‑1)下部设有布水三角锥(5‑2);所述布水三角锥(5‑2)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5‑3),所述曝气调控系统(5‑3)包括曝气盘、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设置在曝气池外,曝气池的上部、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所述曝气池(5)设有三相分离器(5‑4)和溢流堰(5‑5)。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