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首先,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无水硫酸铜作为氧化剂,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外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在80~100℃水浴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纳米铜溶胶,此铜溶胶在特定波长的紫外激发下发微弱的蓝色荧光;然后,当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固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发生荧光颜色的变化,例如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后发蓝紫色荧光,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发粉黄色荧光,与溶菌酶作用后发橙红色荧光。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无生物毒性,可用于生物传感器,为荧光检测生物大分子提供新的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556270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11
申请号 CN201510961653.0 申请日期 2015.12.21
申请人 江苏科技大学 发明人 马琳;刘海燕;武国华;李龙
分类号 B22F9/24(2006.01)I;B22F1/00(2006.01)I;G01N21/64(2006.01)I;B82Y30/00(2011.01)I;B82Y40/00(2011.01)I 主分类号 B22F9/24(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黄天天
主权项 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铜溶胶:配制硫酸铜水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浴加热至80~100℃,45~50min后,缓慢滴入水合肼,充分反应,45~50min后,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铜溶胶;(2)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分别固定不同的蛋白质,加入步骤(1)得到的纳米铜溶胶中浸泡3~4h;(3)将步骤(2)得到的固定有蛋白质和纳米铜溶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于310±10nm的紫外波长下照射,即可得到荧光性质不同的铜量子点。
地址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