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采用在平地四边干堆筑坝、中间排尾矿方式或者选择在山体旁三边干堆筑坝、中间排尾矿方式,将尾矿干堆场的每一边分为4~10层空间区域,每层空间区域长度80~200m、宽度L=40~60m;在第一层空间区域两侧分别堆筑外侧基础拦挡坝(1)及内侧拦挡坝(4),在其它层空间区域两侧分别堆筑外侧尾矿拦挡坝(2)及内侧拦挡坝(4),在每一层空间区域内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并将浓缩至重量浓度为60±2%的、添加尾矿固化剂的尾矿浆排放至已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的该空间区域内,分层、分区域堆置。本发明方法缩短了堆场和选矿厂的距离,降低了尾矿输送成本,节省了尾矿坝建设投资和时间,适应性强。
申请公布号 CN10578078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7.20
申请号 CN201610056364.0 申请日期 2016.01.28
申请人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斌;秦柯;汪良峰;朱君星;周玉新;杨胜强
分类号 E02D17/18(2006.01)I 主分类号 E02D17/18(2006.01)I
代理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代理人 常前发;奚志鹏
主权项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1)尾矿干堆场场址选择、尾矿特性分析及尾矿固化剂选择①尾矿干堆场场区及尾矿特性调查、分析:对尾矿干堆场场区所在位置的地基承载力、基础水文地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细粒尾矿干堆场的最优场址;对选矿厂产出的尾矿浆的尾矿重量浓度、流速进行调查,对尾矿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尾矿粒度、矿物组成;②尾矿固化剂选择:在对尾矿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尾矿固化剂;2)尾矿干堆场设计①在对尾矿干堆场场区地基调查与研究基础上,确定尾矿干堆的总高度;根据设计的尾矿堆存量确定尾矿干堆场占地面积;②采用在平地四边干堆筑坝、中间排尾矿方式或者选择在山体旁三边干堆筑坝、中间排尾矿方式,根据尾矿干堆场占地面积及尾矿排放流量将尾矿干堆场的每一边分为4~10层空间区域,每层空间区域长度80~200m、宽度L=40~60m;在最底部的第一层空间区域两侧设计采用堆石、粘土或尾矿分别堆筑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的外侧基础拦挡坝(1)及内外坡比为1:1.5~2.0的内侧拦挡坝(4);3)尾矿浓缩:将选矿厂产生的尾矿浓缩至重量百分浓度为55%~68%的高浓度尾矿浆;4)固化剂添加:将浓缩后的高浓度尾矿浆导入尾矿搅拌机中,将第1)步中选择的尾矿固化剂加入到尾矿搅拌机中,经过充分搅拌均匀;5)在最底部的第一层空间区域内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并将第4)步中搅拌均匀的尾矿浆排放至已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的该空间区域内,待尾矿浆自然沉淀填满后,利用尾矿在该空间区域外上侧堆积一个外侧尾矿拦挡坝(2),外侧尾矿拦挡坝(2)的坝体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将透水性土工材料(5)包裹缝制起来,形成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并最终完成第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然后向堆场中部区域(6)排放尾矿浆,填满并自然沉淀至第一层高度;在第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固结强度≥0.2Mpa后,接着进行第二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在第二层空间区域内侧的堆场中部区域(6)上利用堆石、粘土或尾矿堆筑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为1:1.5~2.0的内侧拦挡坝(4),在第二层空间区域内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并将第4)步中搅拌均匀的尾矿浆排放至已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的该空间区域内,待尾矿浆自然沉淀填满后,利用尾矿在该空间区域外上侧堆积一个外侧尾矿拦挡坝(2),外侧尾矿拦挡坝(2)的坝体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将透水性土工材料(5)包裹缝制起来,形成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并最终完成第二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然后继续向堆场中部区域(6)排放尾矿浆,填满并自然沉淀至第二层高度;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最上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最终完成堆场后期堆积区域(7)的尾矿堆筑工作。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